
水质六价铬监测传感器
水质六价铬(Cr⁶⁺)监测传感器是一种专用于检测水体中六价铬离子浓度的在线监测设备,适用于工业废水、地表水、地下水及饮用水源地的六价铬污染监测。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工
水质六价铬(Cr⁶⁺)监测传感器是一种专用于检测水体中六价铬离子浓度的在线监测设备,适用于工业废水、地表水、地下水及饮用水源地的六价铬污染监测。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致癌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需要高精度的六价铬监测设备来实时了解水体中该污染物的浓度情况,以确保水质达标。
产品介绍
水质六价铬监测传感器基于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或其他适用于六价铬监测的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水体中六价铬离子的在线实时测量。设备可将检测到的六价铬浓度转换为标准电信号(如 4-20 mA、RS485、Modbus、4G等)输出,便于接入水质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和数据管理。通常应用于工业企业排放口、污水处理厂、河流湖泊等水体的长期在线监测。
功能特点
- 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设备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检测限可低至 ppb 级(十亿分之一浓度),适合检测水体中极低浓度的六价铬。
- 实时在线监测:设备可对水体中的六价铬浓度进行实时在线测量,并将数据持续传输至监控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趋势分析。
- 多种分析原理可选:设备可基于比色法(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化学分析法或光谱分析法等原理,适用于不同水质和应用场景。
- 自动校准与清洗功能:设备配备自动校准、自动清洗功能,可有效减少人为干预,确保长期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 数据存储和远程传输:内置数据存储模块,支持数据长期存储和远程传输,可通过 RS485、4G、Wi-Fi 等方式上传数据至监控平台。
- 防腐蚀和防护设计:设备外壳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并具备较高的防护等级(如 IP65),可在严苛的水质环境中稳定运行。
- 预警功能:设备可设置六价铬浓度阈值,当浓度超出设定值时触发报警,及时发现和响应水质超标情况。
超标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六价铬是一种毒性极高的重金属,浓度超标会对环境及生物体带来以下影响:
- 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六价铬对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够抑制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导致其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饮用或接触含六价铬超标的水体可能引发皮肤损伤、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甚至致癌。
- 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六价铬在环境中稳定性较高,不易被降解,且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导致生物链中重金属的累积效应,破坏生态平衡。
监测原理
水质六价铬监测传感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监测原理:
- 光度法(比色法):利用六价铬在特定试剂作用下显色的特性,通过测量水样的吸光度来定量分析六价铬浓度。该方法响应快速、精度较高,适用于在线连续监测。
- 电化学分析法:通过六价铬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量其电流或电位的变化,从而定量分析水体中的六价铬浓度。此类方法对环境干扰(如 pH 值及其他离子)较敏感,适合低浓度六价铬的精确检测。
-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利用专门设计的六价铬选择性电极,通过水样中六价铬浓度引起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浓度,检测快速,但对电极维护要求较高。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通过高温等离子体电离样品中的六价铬,并使用质谱分析其质量数来确定浓度。该方法精度极高,但设备成本较高,适用于实验室及高精度监测场景。
设备参数
- 测量范围:0.001 - 10 mg/L(具体测量范围视水样条件而定)
- 检测限:≤ 0.001 mg/L(具体取决于传感器类型)
- 测量精度:±2% - ±5%
- 响应时间:< 5 分钟(视监测方法和水样条件而定)
- 输出信号:4-20 mA、RS485、Modbus、4G、Wi-Fi(可选)
- 电源供给:220V/50Hz AC,或12V DC,太阳能供电(可选)
- 工作温度:0℃ - 45℃
- 工作湿度:≤ 95% RH(无冷凝)
- 防护等级:IP65 及以上(防尘、防水)
- 数据存储:内置数据存储模块,支持历史数据存储及导出
- 外壳材料:耐腐蚀工程塑料或不锈钢(视应用环境而定)
应用行业
- 工业废水排放监测:用于电镀、制革、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排放废水中六价铬浓度的监测,确保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 环境水质监测: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自然水体中的六价铬浓度进行长期监测,评估水质污染情况及变化趋势。
- 饮用水源地保护: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六价铬的在线监测,保障饮用水质安全。
- 污水处理厂监测:用于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的六价铬浓度监测,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去除效率。
- 科研实验与分析:用于水质分析实验及水体六价铬污染研究中的精确测定。
浓度标准
以下为部分水体中六价铬的浓度限值标准(单位:mg/L),供参考: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 Ⅰ类:≤ 0.01
- Ⅱ类:≤ 0.05
- Ⅲ类:≤ 0.1
- Ⅳ类:≤ 0.5
- Ⅴ类:≤ 1.0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 Ⅰ类:≤ 0.01
- Ⅱ类:≤ 0.05
- Ⅲ类:≤ 0.1
- Ⅳ类:≤ 0.5
- Ⅴ类:> 0.5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0.05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六价铬水质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标准要求来确定合适的监测指标和浓度限值。
安装方式
- 固定式安装:适用于工业废水排放口、污水处理厂、河流及湖泊监测点等长期监测场所,通常安装在监测井或水体边缘。
- 便携式安装:便携式设备可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流动监测,适合环境执法和应急检测场景。
- 自动取样系统集成:将六价铬监测传感器与自动取样系统结合,可实现连续自动取样、分析,并将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
使用场景
- 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监测:对电镀、化工、冶金等行业废水中的六价铬浓度进行在线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环保标准。
- 饮用水源监测:在饮用水源地和供水管网中监测六价铬浓度,保障饮用水安全。
- 环境水体监测:在河流、湖泊等环境水体中布设监测点,长期监测水体中六价铬的浓度变化。
- 污水处理厂工艺控制: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安装六价铬监测设备,优化工艺,确保六价铬去除效率。
- 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用于突发六价铬污染事件中的应急监测,为污染治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