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您当前位置:主页 > 产品中心 >
    密闭温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
    密闭温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
    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和分析室内或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O₂)及其他气体通量变化的系统,广泛应用于生态研究、温室农业、建筑环境监测等领域。该系统能够

        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和分析室内或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O₂)及其他气体通量变化的系统,广泛应用于生态研究、温室农业、建筑环境监测等领域。该系统能够准确记录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碳通量的动态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是该系统的详细介绍:


    产品介绍

        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通过检测室内空气中的CO₂通量,分析温室、实验室或室内环境中的碳交换和气体流动情况。系统包括气体采样模块、分析模块、数据记录和传输模块,能够实时、连续地测量和记录气体浓度数据。它适用于研究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CO₂浓度的影响,或者在建筑环境中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和通风效率。

    功能特点

    1. 高灵敏度、实时监测:系统能精确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细微变化,提供实时的碳通量数据。
    2. 自动化采样和数据处理:支持自动采样、数据处理和存储,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采样效率。
    3. 多参数测量:除CO₂外,系统通常还可测量温湿度、氧气(O₂)浓度、甲烷(CH₄)等其他气体,帮助更全面地分析碳通量。
    4. 数据远程传输和管理:支持无线或有线数据传输,可实时查看数据或通过平台进行远程管理。
    5. 环境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同温湿度环境,可用于实验室、温室、建筑等不同场所。
    6. 长时间监测能力:系统支持连续运行,适合长时间碳通量监测项目。

    监测原理

    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通常基于开路或闭路通量测量法。一般采用以下原理:

    • 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通过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监测空气中的CO₂浓度。IRGA基于CO₂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能快速检测出空气中CO₂浓度的变化。
    • 闭路气体通量法:使用密闭采样室收集气体样本,通过循环流动系统持续监测样本中的CO₂浓度,计算单位时间内的CO₂变化率。
    • 开路气体通量法:允许空气自由流动,测量空气进入和排出的CO₂浓度差异,以此来估算碳通量。

    设备参数

    1. CO₂检测范围:0 - 5000 ppm(或更广)
    2. 检测精度:±1 ppm(或0.2%测量值)
    3. 响应时间:<1秒
    4. 采样频率:1 Hz到10 Hz(可调节)
    5. 温湿度测量范围:
      • 温度:-40℃至60℃
      • 湿度:0% - 100%
    6. 数据存储:内置32 GB存储,可存储多达数月的连续监测数据
    7. 数据传输方式:WiFi、蓝牙、USB接口
    8. 工作环境:温度 -10℃至50℃,湿度 0% - 95%

    应用行业

    1. 生态学与气候研究:用于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监测植物、土壤的碳通量,帮助分析碳循环过程。
    2. 温室农业:在温室内检测二氧化碳通量,以监测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优化二氧化碳施肥和灌溉方案。
    3. 建筑环境监测:用于建筑通风系统的检测,监测室内空气质量,评估CO₂浓度与室内通风效果的关系。
    4. 空气质量监测:用于公共场所、办公大楼、实验室等场所的空气质量监测,确保室内空气中CO₂浓度维持在合理水平。
    5.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帮助科学家监测不同环境下的碳排放和碳吸收情况,提供碳足迹数据。

    安装方式

    室气体碳通量检测系统通常通过管道或传感器探头采样。安装方式主要包括:

    1. 固定安装:适合长期监测的场所,如温室、实验室或建筑内的指定位置,将采样探头固定在需要监测的空间。
    2. 移动式安装:采用移动支架或便携式设计,适合不同位置间的碳通量监测,尤其适用于野外实验或临时监测。
    3. 密闭采样室:在植物或土壤表面使用密闭采样室,测量密闭空间中CO₂浓度变化,以计算呼吸或光合作用产生的碳通量。
    4. 通风系统接口安装:在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安装采样探头,监测通风前后空气的CO₂浓度差异。

    使用场景

    1. 温室农业中CO₂调控:实时监测温室中的CO₂浓度,以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2. 实验室植物和土壤研究:在室内控制实验环境,分析植物和土壤的碳吸收与排放情况。
    3. 建筑通风系统监测:在建筑通风系统中监测空气中CO₂的浓度变化,以评估通风效果,改善空气质量。
    4. 城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控:应用于城市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等处的空气质量监测,保障人群密集区的空气清新度。
    5. 碳排放研究:在不同地区测量CO₂通量,为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和碳排放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