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您当前位置:主页 > 产品中心 >
    能量平衡换位式波文比水热感热潜热通量自动监
    能量平衡换位式波文比水热感热潜热通量自动监
    能量平衡农换位式波文比水热感热潜热通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成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农业、生态、气象等领域,实时监测和分析农田、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平衡和

    能量平衡农换位式波文比水热感热潜热通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成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农业、生态、气象等领域,实时监测和分析农田、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平衡和水热交换过程。系统通过精确测量感热、潜热以及其它相关气象数据,评估能量流动,帮助农业和环境管理者实时掌握土壤、植被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与水分交换情况。
    该系统融合了多个传感器与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高效、实时地捕捉能量通量数据,适应不同的农业环境与生态场景,提供数据支持,为研究水资源管理、灌溉管理、气候变化、作物生长等提供基础数据。

    工作原理
    该监测系统利用**波文比(Bowen Ratio)**原理,通过测量感热通量(H)和潜热通量(LE)来计算能量平衡。其核心是根据大气与地面之间的热交换过程来分析能量的流动与水分的蒸发、蒸腾作用。
    1. 波文比(Bowen Ratio):波文比是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之比,用来描述地表热量流动的性质。该比值反映了地表温度(感热)与水蒸发(潜热)之间的关系,帮助分析水分和热量的交换过程。
    2. 感热(H):感热是指地表热量以直接加热空气的方式向大气传输的部分。其计算方式基于温度差和空气流动速度。
    3. 潜热(LE):潜热是植物蒸腾、土壤蒸发等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决定了水分在空气中的转移。潜热通量受蒸发速率、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平衡(Q = H + LE):通过感热与潜热通量的测量,系统能够计算出地表的能量收支,并将其与水热交换过程关联,为水资源、气候研究、作物生产等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5. 自动化监测:该系统集成了多种自动监测技术,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传输至中央处理系统,生成详细的气象和能量平衡报告。

    功能特点
    1. 多通量测量:实时监测感热通量(H)、潜热通量(LE)以及气温、湿度、风速、气压等多项环境数据。
    2. 高精度测量: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提供高精度的温度、湿度、辐射、风速等数据,确保能量平衡分析的准确性。
    3. 波文比计算:计算波文比值,分析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帮助判断植被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特性。
    4. 实时监控与数据传输:系统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传输功能,支持远程监控与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
    5. 自动化调节与报警:系统自动调节监测参数,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报警,实时反馈潜在问题。
    6. 数据集成与分析:支持数据分析和图形化展示,帮助用户了解水热通量的动态变化,并进行趋势预测。
    7. 环境适应性强:适应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防护等级高,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
    8. 节能设计:低功耗设计,适合长时间持续运行,尤其适合野外监测和长期科研项目。

    设备参数
    • 测量范围
      • 感热通量(H):-500 W/m² 至 500 W/m²
      • 潜热通量(LE):-500 W/m² 至 500 W/m²
      • 气温:-40℃ 至 50℃
      • 湿度:0% 至 100%
      • 风速:0 至 10 m/s
      • 辐射:0 至 1500 W/m²
    • 精度
      • 温度:±0.2℃
      • 湿度:±3%
      • 风速:±0.2 m/s
      • 辐射:±5%
    • 通讯方式:RS485、Modbus、Wi-Fi、GPRS、LoRa
    • 防护等级:IP65 或 IP67(适合户外环境)
    • 电源要求:DC 12V 或太阳能供电
    • 工作温度范围:-30℃ 至 70℃
    • 探头材料:耐腐蚀不锈钢、塑料
    • 响应时间:<1秒
    • 数据传输周期:可配置,通常为5分钟、10分钟、1小时

    应用领域
    1. 农业灌溉管理:监测农田的水热通量与能量收支,优化灌溉策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
    2. 气候变化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水热交换和能量平衡的影响,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响应。
    3. 生态环境监测:用于湿地、草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研究,了解生态系统如何调节温度和湿度。
    4. 作物生长研究:帮助分析作物的蒸腾量、蒸散作用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供作物管理的数据支持。
    5. 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研究中,帮助预测区域水分的流动和消耗情况。
    6. 生态恢复项目:监测和分析恢复区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帮助优化生态恢复方案。
    7. 能源与环境监测:用于大规模能源项目(如太阳能、风能等)监测中评估生态环境的影响。

    安装方法
    1. 选择监测位置:根据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避免传感器受人工干扰。
    2. 安装支架与传感器:将感热、潜热通量传感器安装在稳定的支架上,确保其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
    3. 接入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4. 校准与调试:在系统安装后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传感器正确工作,并获取可靠数据。
    5. 环境保护:为传感器提供防护措施,避免雨水、尘土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