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热成像物候相机介绍
一、产品介绍 红外热成像物候相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植物体温(冠层温度)监测的热红外成像设备,结合光学成像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连续捕捉植物温度变
一、产品介绍
红外热成像物候相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植物体温(冠层温度)监测的热红外成像设备,结合光学成像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连续捕捉植物温度变化的动态过程。该设备通过远距离无接触式成像,可广泛应用于植物物候研究、生理胁迫监测、作物水分状况评估以及微气候响应分析。
与传统RGB或多光谱物候相机相比,红外热成像设备可在可见光不可用的夜间、阴雨等低光条件下工作,提供植物叶片、枝干及其周边环境的温度分布图像,为物候与植物功能性研究提供关键温度参数支持。
二、功能特点
-
无接触连续测温功能:采用热红外传感器,通过测量植物热辐射强度计算其表面温度,实现全天候连续监测。
-
自动定时热成像采集:支持定时拍摄设置,如每10分钟、30分钟自动成像,适合生成物候温度变化的时间序列。
-
可见光+红外双通道融合:支持可见光与红外图像同时获取,并进行叠加分析,提高识别精度与观测可视性。
-
边缘计算与远程通信:内置图像处理与温度分析算法,可本地处理温度数据,同时支持4G、Wi-Fi远程数据传输。
-
全天候使用设计:具备高等级防护能力,可在雨雪、低温、高温等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三、监测原理
红外热成像物候相机利用波长在8–14μm范围内的远红外辐射原理,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测定植物表面温度。植物叶片和枝条的温度反映其蒸腾速率、水分状况以及与环境的热量交换过程。通过红外热图与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识别植物从萌芽到生长、花期到凋谢等物候阶段中的温度响应变化。此外,该相机可捕捉胁迫信号如水分胁迫、热胁迫对植物温度的影响。
四、设备参数(示例)
参数项目
|
技术规格说明
|
---|---|
热成像波段
|
8–14μm
|
热分辨率
|
320×240 / 640×480像素
|
热灵敏度(NETD)
|
≤ 50mK @25°C(高精度探测)
|
温度测量范围
|
-20℃ ~ +120℃(可定制至+350℃)
|
温度精度
|
±2℃ 或 ±2%读数
|
可见光相机分辨率
|
500万像素–1200万像素
|
图像叠加功能
|
支持可见光与热图自动对齐融合显示
|
通信接口
|
4G / Wi-Fi / 有线以太网
|
存储方式
|
本地SD卡 64GB–256GB
|
电源配置
|
DC 12V–24V,可选太阳能供电套件
|
防护等级
|
IP66(防雨、防尘、防紫外线)
|
工作温度
|
-30℃至+60℃,适应各类气候环境
|
五、应用行业
-
农业科研与精准农业:用于监测作物水分胁迫、灌溉响应、病虫害热信号、品种抗逆性等;
-
生态环境监测:用于评估植被群落能量交换、微气候调节功能;
-
林业监控:用于森林冠层水热状况动态追踪;
-
植物生理研究:通过冠层温度反映气孔开闭状态、蒸腾强度、光合作用过程;
-
高原或干旱区观测:特别适用于无光照环境或缺乏显著颜色变化的区域研究植物生理过程。
六、安装方式
-
固定立杆部署:常用于实验农田、林区、草地,稳定观测特定区域植物;
-
科研站点塔架集成:结合气象、土壤水分等多传感器,构建完整生态监测站;
-
屋顶或桥架安装:适用于城市绿地、园区绿化、生态恢复地等;
-
太阳能+蓄电系统安装箱:支持野外独立运行部署,满足远程无人值守场景需求;
-
移动平台搭载:安装于无人车或轨道平台进行移动热成像扫描。
七、使用场景
-
在春季物候初期,利用热成像相机追踪植物冠层温度上升趋势,可判断萌芽启动时间。
-
在盛夏灌溉试验中,通过温度变化对比评估不同灌水方案对作物冷却效应。
-
在干旱胁迫研究中,持续监测植物叶面温度变化,识别水分亏缺早期反应。
-
在温室或智能农场内,通过热图分析局部环境控制效果,调整通风或灌溉。
-
在城市绿化管理中识别高温热点区域,合理配置绿植以提升降温效果。
八、效果分析
红外热成像相机提供温度视角下的物候识别与植物状态判断方式,特别适合颜色变化不明显或环境光线不稳定的条件下开展物候研究。设备可精细捕捉植物生理微弱变化,如气孔关闭、蒸腾受限等,在早期胁迫识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通过长时序温度曲线,还可实现跨季节温度反应趋势分析,为农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九、国标规范
-
GB/T 35582-2017《红外热像仪通用技术规范》
-
GB/T 28581-2012《植物物候观测规范》
-
HJ 1013-2018《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指南》
-
NY/T 1914-2010《农业遥感与监测技术规范》
-
**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ERN)温度监测技术规程》
十、参考文献
-
Jones, H.G. (1999). "Use of thermal imaging for monitoring stomatal closure in irrigated crop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Leinonen, I., et al. (2006). "Thermal imaging to study drought responses in cereals."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Zhang, X., et al. (2020).《热红外技术在农田作物物候与胁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技术手册.《植物冠层温度监测与气候响应分析方法》
-
CERN生态站标准资料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