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养鱼提高水产养殖水质
时间:2025-02-16
涉川
1. 方案概述
水产养殖是一项高度依赖水环境的产业,水质状况直接决定了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及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传统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方式仍然以人工检测为主,受限于人工经验,难以实现精准、高效的调控,容易导致水质波动、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成本上升。
本方案结合物联网(IoT)+智能监测+自动控制+4G远程管理技术,通过部署水质传感器、智能增氧设备、自动换水系统、远程监测平台等,建立起一套实时在线监测、智能调控、远程管理、异常预警的水产养殖水质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自动监测水体关键参数,如溶解氧、pH值、水温、氨氮等,并根据数据变化进行智能调节,确保水质稳定,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风险。
2.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水体关键参数:对溶解氧、pH值、水温、氨氮等指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水环境稳定。
-
智能化水质管理: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水质数据自动调节增氧设备、换水系统,提高水体质量。
-
远程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4G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水质数据的实时远程查看,并支持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管理。
-
异常预警与快速响应:当水质指标异常时,系统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并可根据设定的策略执行智能响应措施。
-
提高养殖产量与生存率:优化水环境,减少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生物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率。
3. 需求分析
水质监测需求
水产养殖的水质环境极易受到气候变化、饲料残渣、生物代谢物等因素的影响,溶解氧不足、pH值波动、氨氮超标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大规模死亡。因此,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持续监测,并在异常情况下采取快速响应措施。
智能调控需求
传统养殖模式依赖人工管理,难以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并作出调整。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后,可以根据水质变化自动调整增氧、换水等措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管理效率。
远程监测需求
养殖场面积大,人工巡检成本高,且人工监测的频率有限,容易遗漏异常情况。通过4G无线通信技术,养殖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水质数据,并远程控制相关设备,提高管理便捷性。
4. 监测方法与应用原理
(1)水质监测
-
溶解氧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中溶解氧浓度,确保水生生物的正常呼吸。
-
pH传感器:监测水体酸碱度,防止pH值异常影响养殖生物健康。
-
水温传感器:检测水体温度变化,确保养殖生物处于适宜的水温范围。
-
氨氮传感器:监测水中氨氮浓度,防止氨氮积累导致毒害作用。
(2)智能控制
-
自动增氧系统:当溶解氧低于设定阈值时,智能控制系统启动增氧设备,维持水中适宜氧气含量。
-
自动换水系统:当氨氮或其他污染物超标时,系统自动开启换水装置,降低水质恶化风险。
-
水循环净化系统:通过生物滤池、活性炭、微生物降解等方式优化水质,减少水质污染。
(3)远程监控与预警
-
数据远程传输:利用4G模块将水质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
大数据分析:系统存储并分析历史数据,优化养殖模式,提高水质管理效率。
-
异常报警:当水质指标超过设定范围时,系统通过短信、APP、邮件等方式发送警报,并可自动触发相应的调整措施。
5. 硬件清单与技术参数
设备名称
|
功能
|
技术参数
|
---|---|---|
溶解氧传感器
|
监测水中溶解氧浓度
|
量程:0-20 mg/L,精度:±0.1 mg/L
|
pH传感器
|
监测水体酸碱度
|
量程:0-14,精度:±0.05
|
水温传感器
|
监测水体温度
|
量程:-10~60℃,精度:±0.5℃
|
氨氮传感器
|
监测氨氮含量
|
量程:0-100 mg/L,精度:±0.1 mg/L
|
智能控制器
|
处理数据、控制设备
|
低功耗MCU,支持远程/自动控制
|
4G数据传输模块
|
远程监测
|
远程数据上传,支持云平台对接
|
增氧设备
|
维持水体溶解氧
|
支持气泵、微纳米曝气等
|
换水系统
|
自动控制换水
|
电磁阀控制,定时/智能换水
|
生物滤系统
|
过滤水体有机物
|
活性炭、生物滤料等
|
6. 方案优势
精准水质监测
采用高精度水质传感器,实现24小时不间断水质监测,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提高水环境管理能力。
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结合水质数据实现自动增氧、换水等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养殖效率。
远程监测与管理
借助4G无线传输技术,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水质状况,并进行远程调控,提高管理便捷性。
异常预警与自动响应
水质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报警,并自动执行相应措施,如开启增氧设备、调整pH值等,避免水质恶化带来的损失。
节能降本
智能化管理模式能够优化水质调控策略,降低电力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换水和增氧操作,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上一篇:养殖桶水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