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作物种植研究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
时间:2025-02-19
涉川
抗旱作物的种植研究需要精准的水分与热量数据,以深入理解作物的耐旱性,并优化水资源管理策略。本方案采用4G无线数据传输、土壤水势测量、土壤热通量监测、智能分析和预警系统,实现抗旱作物的精准水分与热量监测。该系统适用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农业课题、智慧农业示范区等场景,为抗旱品种筛选、水分高效利用及精准农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方案特点
1. 水势与含水量双重监测,提高抗旱研究的精准性
传统土壤水分监测多基于含水量测定,但实际作物能否吸收水分取决于土壤水势。本方案采用土壤水势传感器,直接反映根系水分可利用性,同时结合电容式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形成综合监测体系。
2. 结合土壤热通量监测,分析水分蒸散过程
水分蒸散受土壤温度、空气湿度、风速等因素影响,本方案集成土壤热通量传感器,监测土壤热量变化,计算作物水分蒸发速率,为抗旱作物的耐旱机理研究提供精确数据。
3. 智能预测作物水分损耗,优化抗旱管理
结合实时监测数据,系统可计算作物蒸腾作用强度,并预测未来水分损耗趋势,为抗旱作物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远程4G通信,实现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分析
采用低功耗4G数据传输模块,监测数据可实时上传至云平台,研究人员可随时远程查看数据,减少人工现场维护,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5. 自动预警,提升抗旱研究与管理效率
当土壤水势低于抗旱作物的耐受阈值时,系统可自动发送预警信息,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适当干预,为抗旱灌溉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目标
-
研究不同作物品种的抗旱能力,优化品种筛选方案。
-
通过水势、温湿度、热通量监测,研究水分蒸散规律,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
构建作物水热平衡模型,优化抗旱农业管理。
-
实现远程自动化监测,提高实验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对数据的影响。
-
形成长期数据积累,研究气候变化对抗旱作物的影响。
核心监测参数
监测参数
|
作用
|
测量方式
|
测量范围
|
精度
|
---|---|---|---|---|
土壤水势
|
评估作物可利用水量
|
基质势传感器
|
-1500~0 kPa
|
±5%
|
土壤含水量
|
监测水分变化
|
FDR电容式传感器
|
0-100%
|
±3%
|
土壤温度
|
研究水热耦合
|
热敏电阻
|
-40~80℃
|
±0.2℃
|
土壤热通量
|
计算蒸散发
|
热通量板
|
-200~200 W/m²
|
±5%
|
空气温湿度
|
研究环境影响
|
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
|
-40~85℃ / 0-100%RH
|
±0.3℃ / ±2%RH
|
风速风向
|
计算蒸散作用
|
超声风速仪
|
0-60m/s
|
±0.2m/s
|
光照辐射
|
计算蒸散平衡
|
硅光电池法
|
0-2000W/m²
|
±5%
|
系统架构
-
数据采集层:各类传感器布设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层,实时采集数据。
-
数据传输层:采用4G通信,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支持远程访问。
-
数据分析层:基于采集数据,建立水热平衡模型,优化抗旱管理策略。
-
智能预警层:当土壤水势低于作物耐旱阈值时,自动报警提醒科研人员。
方案实现
-
传感器布设
-
在试验田不同区域布设土壤水势、热通量、含水量、温度传感器,采集水热数据。
-
设置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光照辐射传感器,研究气象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
-
数据采集与4G传输
-
采集数据通过低功耗4G通信上传至云端,研究人员可随时查看实验数据。
-
-
智能分析与预警
-
结合作物需水模型,计算水分蒸散速率,优化抗旱灌溉策略。
-
当土壤水势低于抗旱作物耐受值时,系统发送预警信息。
-
方案优势
-
精准度高:基于土壤水势、热通量、风速等数据,精准评估作物耐旱性。
-
远程监测:4G无线数据传输,无需人工现场采集,提高实验管理效率。
-
智能分析:结合水热平衡模型,优化抗旱作物栽培策略。
-
预警功能:当水势低于阈值,系统自动发送预警信息,保障实验数据稳定性。
-
数据长期积累:提供长期趋势分析,助力科研成果积累。
应用领域
-
高校科研:用于抗旱作物筛选、耐旱性评价实验。
-
农业科学院:研究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优化灌溉模型。
-
智慧农业:结合智能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气候变化研究:研究不同气候条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预测农业生产风险。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
提高抗旱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成本。
-
促进抗旱品种研发,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
远程管理实验,降低人工巡查成本,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社会与生态效益
-
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优化抗旱作物育种,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减少干旱带来的粮食损失。
-
建立长期监测数据库,为未来抗旱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案例分享
某农业研究院抗旱小麦实验
-
通过本系统监测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势与蒸散速率,筛选出耐旱性最强的小麦品种。
-
实验结果表明:抗旱小麦比普通品种节水15%-25%,产量提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