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智能稻田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时间:2025-04-11 涉川
    一、方案介绍
    随着农业种植的规模化与智能化需求不断提升,稻田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其生态环境的精准调控对实现高产高效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巡查和离散数据采集方式,存在数据时效差、范围有限、成本高昂和预警不到位等问题。智能稻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引入高精度多参数传感器、低功耗4G无线通信模块、云端大数据及AI分析平台,以实时、连续的方式对稻田内气象条件、土壤属性、水位动态、虫情与苗情进行精准监测和控制,形成一套覆盖感知、数据采集、智能预警与远程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农业管理体系,从而支持种植管理者科学决策、降低风险,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二、监测目标
    1. 气象监测:实时监测稻田周边的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气压及光照强度等气象参数,为后续调控提供数据支持。
    2. 土壤监测:检测土壤中的温度、含水率、电导率及pH值等指标,了解土壤养分与水分状况,辅助判断灌溉和施肥策略。
    3. 水位监测:监测田间水位高度,确保保持合理灌溉,防止干旱或积水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4. 虫情监测:通过智能诱捕及摄像设备检测害虫种群动态,为精准病虫防治提供依据。
    5. 苗情监测:利用高分辨率视频设备监测稻苗生长状况,评估作物发育健康状态。
    6. 预警与报警:建立各监测模块的安全阈值,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设备名称 型号 参数
      田间气象站 S-CG301 空气温度 -40~+80℃   ±0.2℃   全天候实时感应,抗干扰设计
      空气湿度 0~100%RH  ±2%RH  自动补偿,适应高湿环境
      风速 0~60 m/s     ±0.1 m/s       三杯式结构,抗风干扰强
      风向 0~360° ±1° 机械式风标+电子编码识别
      大气压    300~1100 hPa    ±0.3 hPa       支持低压/高原环境应用
      雨量 0~999.9 mm       分辨率 0.1 mm    翻斗式雨量计,自动排水
      光照强度 0~2000 W/m²     ±2%FS   适应全天日照变化监测
      智能主动上报采集主机,支持mqtt、tcp、第三方平台、接口;
      2米立杆,防锈防水箱。30W太阳能板 + 20Ah锂电池
      稻田水位计 S-DTWR 测量方式:投入式压力液位测量
      测量范围:0~2m(可定制)
      测量精度:±0.5%FS
      通信方式:4G全网通(可选LoRa/NB-IoT)
      数据上传周期:默认10分钟(支持远程设置)
      供电方式:10W太阳能板 + 10Ah锂电池
      结构高度:2.5米插杆式安装结构
      数据查看方式:手机微信小程序、电脑网页平台
      存储方式:云端存储(支持历史数据查询)
      工作环境温度:-30℃ ~ +70℃
      防护等级:IP66
      使用寿命:正常运行下≥5年
      土壤墒情监测站 S-SCTR 土壤温度:范围:-30~85℃;精度:±0.1℃;分辨率:0.1℃
      土壤湿度:范围:0~100%;精度:±2%;响应时间<1s
      土壤电导率(EC):范围:0~20000μS/cm;精度:±2%F.S
      土壤pH值:范围:3~9pH;精度:±0.3pH;响应时间<60ms
      土壤氮磷钾含量     范围:0~1999mg/kg;精度:±2%(相对误差)
      通信方式:主动上报数据采集主机,支持mqtt、tcp、第三方平台、接口;
      数据上传周期:可远程配置为1~60分钟
      供电系统:10W太阳能板 + 10Ah锂电池
      虫情测报仪 S-VOFX 1.生产及检验标准符合GB/T 24689.2-2017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国家标准;
      2.整体结构采用镀锌喷塑结构,符合GB/T2518国家标准;
      3.采用光控、雨控、时控等多种控制方式,使用4G/以太网等使设备与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4.供电方式:采用30W太阳能板供电配套12V 20AH锂电池;
      5.绝缘电阻:≥2.5MΩ,带漏电保护装置;
      6.灯管:采用365-395nm波长紫外灯诱虫;
      7.活体拍照:活虫吸入,虫体完整度高,采用1200W相机拍照,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8.清扫装置:用于拍照完成后通过翻转接虫板,利用毛刷清理接虫板;
      9.功耗/寿命:运行功率≤6W;待机功率≤2W;设计寿命不少于5年;
      10.物联网平台:设备实时上传运行状态以及图片数据,用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害虫照片、进行害虫分类识别、生成虫量趋势图等信息;
      11.集虫装置:集虫装置:φ240*200(高),需人工定期进行清扫排虫。
      苗情智能拍照摄像头 S-CGXH 1、电源电压:DC5~28V(标准电压12V);工作电流:典型值:80mA  夜视最大值:<400mA
      2、起始电压5V,电源电压低于DC6V,补光灯不启动,但拍照完全正常;
      3、功率:未启动补光时:约1W,启动补光时约:5W(夜间拍照亮3秒,不拍不亮);
      4、工作温度:-40度~85度;
      5、存贮温度:-45度~90度;
      6、系统启动时间(上电拍照时间):<3秒,拍照超时时间:白天<1秒  晚上<3秒
      7、传感器尺寸:1/2.5cmos;
      8、照度: 0.005Lux;
      9、防水等级:IP67;
      10、多种图像分辩率支持,并可定制特殊分辩率:1920×1080(1080p)、1280×1024、1280×960(960p)、1280×800、1280×720(720p)、1024×768、800×600、640×480(VGA)、320×240;
      11、支持多种串口波特率: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12、支持多种压缩比,0~8级压缩(默认1级),压缩比越高,jpeg图片字节数越小(利于传输和保存),但图片细节稍差;压缩比越低,图片越清,但图片字节数越大;
      13、夜视距城市2000米,野外无光源的情况下50到100米。
      14、可根据需求,配不同规格镜头(默认6mm 镜头,通光量F1.4)
      15、支持多种串口波特率:典型19200;
      16、像素: 大于等于500万像素;
      17、产品尺寸:193×90×85(mm)包装尺寸:234×130×125(mm)净重:0.55 kg  毛重:kg
      苗情视频监控球机 DS-2DE4223IW 定制海康球机,像素500万,

    三、需求分析
    1. 安全与质量要求
      • 农作物种植环境直接影响作物质量与产量,精准调控气象、土壤和水分环境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 监测系统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环境异常,防止因水肥失调或病虫害爆发导致的减产和损失。
    2. 技术与操作要求
    3. 要求系统能够采集多参数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确保远程监控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4. 系统界面应简洁直观,支持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及电脑网页端,满足不同用户操作习惯。
    5. 自动预警功能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低误报率,支持多级报警,方便管理人员迅速反应。
    6. 通过智能监测与自动调控,降低人工巡查成本和资源浪费,提高水电利用效率;
    7.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有助于优化种植策略和灌溉施肥配比,提升农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
    8. 长期数据积累为农业科研和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宝贵依据,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9. 经济与环保效益

    四、监测方法
    1. 气象监测
      • 安装集成温湿度、风速、降雨量、气压及光照传感器的气象站,在稻田附近采集环境数据。
      • 传感器数据通过4G无线数据采集模块上传云平台,实现实时数据更新。
    2. 土壤监测
    3. 在不同深度和位置布置土壤温湿度、电导率及pH值传感器,定点监测土壤环境参数。
    4. 可采用TDR(时域反射技术)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对土壤含水率和溶解养分进行实时测量。
    5. 通过水位计传感器或超声波液位计监测灌溉水位,确保稻田水分充足而不积水。
    6. 传感器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后,系统可生成水位曲线和报警报告。
    7. 部署智能诱捕灯或摄像装置,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统计害虫种群数量。
    8. 数据可上传至云平台,帮助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9. 设置高分辨率摄像头监控稻苗生长状况,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分析苗情健康状态、病虫害情况及倒伏风险。
    10. 实时视频和图片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实现在线监控与远程干预。
    11. 水位监测
    12. 虫情监测
    13. 苗情监测

    五、应用原理
    • 数据采集层:各监测传感器(气象、土壤、水位、虫情与苗情)实时采集相关环境和生长数据,数据通过传感器接口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
    • 数据传输层:数据通过内置的4G无线数据采集模块实时传输至云平台,支持断点续传与离线缓存,确保数据连续性。
    • 数据处理与决策层: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算法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环境参数的动态调整、趋势预测和异常报警。
    • 远程监控与操作层: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电脑网页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预警信息及历史报表,可进行手动调控和参数配置,形成闭环管理。

    六、功能特点
    • 多参数综合监测:整合气象、土壤、水位、虫情和苗情数据,实现全方位环境监控。
    • 无线远程传输:采用4G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无缝数据上传,适用于偏远和大范围农田。
    • 智能数据分析:云平台内置AI算法进行大数据处理,自动分析趋势、关联异常数据,预警精准可靠。
    • 远程实时控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和网页端远程查看数据、调整系统参数及触发手动干预。
    • 定时与自动模式结合:支持自动调控与定时任务,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管理效率。
    • 低功耗与长续航:系统设计低功耗,支持太阳能供电,适合长期户外连续监测使用。

    七、硬件清单
    1. 气象站模块
      • 集成温湿度、风速、降雨量、气压、光照传感器
    2. 土壤监测模块
    3. 温湿度、电导率、pH和TDR传感器
    4. 水位计或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5. 智能诱捕装置或高清摄像头(含AI图像识别模块)
    6. 高清摄像头或视频监控设备,支持夜视与图像处理
    7. 多通道4G无线数据采集器,支持RS485/Modbus接口
    8. 市电与太阳能供电组合,支持锂电池供电
    9. 支持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与电脑网页端接入
    10. 水位监测模块
    11. 虫情监测系统
    12. 苗情监测系统
    13. 数据采集终端
    14. 供电系统
    15. 云平台及远程管理终端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设备
    测量范围
    精度及分辨率
    气象站传感器
    温度:-40~+80℃;湿度:0~100%RH;风速:0~60 m/s;降雨:0~1000 mm/h;气压:300~1100 hPa;光照:0~200,000 Lux
    温度:±0.5℃;湿度:±3%RH;风速:±0.1 m/s;光照:±2%
    土壤传感器
    温度:-40~+100℃;含水率:0~100%;电导率:0~2000 μS/cm;pH:3.0~9.0;TDR传感器:0~100%
    温度:±0.5℃;含水率:±0.1%;电导率:±2%FS;pH:±0.1;高精度TDR技术原理;
    水位计
    0~2m/5m/10m等可选
    ±0.5%FS
    虫情监测系统
    图像清晰度1080P或更高
    AI识别准确率>95%
    4G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传输误差≤±1%

    九、方案实现
    1. 设备布设
      • 在温室大棚内选定关键区域布设气象站、土壤监测点和水位监测装置,确保各项数据覆盖均匀;
      • 在虫情、苗情监测区安装高清摄像设备或智能诱捕装置,确保图像采集清晰且覆盖完整;
      • 采用防水、防尘、防腐外壳对所有传感器和终端进行保护,布设时注意固定牢靠。
    2. 数据采集与传输
    3. 所有传感器通过RS485或数字接口连接到数据采集终端,终端集成4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实时上传;
    4. 采集终端设置采样频率,根据具体监测要素可设定为每1分钟至每24小时采样一次;
    5. 系统支持断网离线缓存,待网络恢复后自动补传数据,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6. 建设云端数据管理平台,集成数据存储、可视化展示、趋势分析、预警报警和报表生成功能;
    7. 用户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电脑网页端查看实时与历史数据,进行在线管理;
    8. 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报警阈值,并自动生成环境监测报告,辅助作物生产与环境调控决策。
    9. 当环境参数超出预设范围或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触发多级报警,通过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人员;
    10. 云平台支持自动生成报警记录和故障报告,便于后续现场维修和设备升级;
    11. 平台支持OTA远程升级,确保系统软件不断更新与优化。
    12. 云平台搭建与数据管理
    13. 预警与运维管理

    十、数据分析
    • 实时数据展示:通过图表、仪表盘展示温度、湿度、光照、风速、土壤含水率、水位等环境指标的实时变化;
    • 历史数据趋势分析:生成日、周、月、季度监测报告,统计各项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辅助环境调控和科学决策;
    • 区域比较分析:针对不同区域监测点数据进行对比,形成空间环境分布图,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 故障与预警记录:自动归档预警事件和异常监测记录,为系统运维提供参考,优化巡检与维护策略。

    十一、预警决策
    • 自动预警机制:系统根据用户设定阈值自动检测数据异常,如温度、湿度或土壤含水率突变时,立即触发报警;
    • 多级报警:结合实时数据与历史趋势,自动分级(低、中、高)报警,确保管理人员能迅速响应;
    • 预警联动:报警同时启动联动装置,例如启动喷雾、增湿或调整灌溉策略;
    • 手动干预:用户可在远程平台手动调整控制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策略。

    十二、方案优点
    • 全方位环境监控:集成气象、土壤、水位、虫情和苗情监测,多维度实时掌握温室内生态环境状况;
    • 远程控制与管理便捷:4G无线数据传输支持远程监控和操作,用户可通过多平台实时查看数据;
    • 智能预警:通过AI算法分析数据趋势,自动发出预警,及时防范异常风险;
    • 节能高效:精准监控和自动调控降低水肥与能源浪费,提升经营效益;
    • 数据决策支持:长期数据积累为生产管理、环境优化和设备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 系统扩展性:模块化设计,后续可扩展其他监测项或与智慧农业平台对接,实现综合生态管理。

    十三、应用领域
    • 温室大棚种植:适用于蔬菜、果树、花卉等作物种植环境的精准调控;
    • 生态农业园:改善温室和农业基地环境,提升产量和品质;
    • 城市园林及农场:适用于城市、社区、景区等区域的环境监测与自动灌溉;
    • 农业科研:为不同种植试验提供实时环境数据支撑,优化种植方案与技术改进。

    十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 降低人工巡检和能耗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 优化种植环境,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2. 环境效益
    3. 精准环境调控减少水肥浪费,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4. 实时监测数据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降低环境风险。
    5. 提高温室管理智能化水平,提升整体监管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6. 数据化管理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便于科学调整种植策略。
    7. 系统采用先进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体现了智慧农业的前沿应用。
    8. 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后续升级改造奠定基础。
    9. 管理效益
    10. 技术效益

    十五、案例分享
    在江西水稻试点项目中,通过部署本系统,实现了对稻田温度、湿度、光照、风速、土壤水分和作物苗情的全面监控。系统运行期间,通过自动调控和预警功能,将温室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稻田内作物生长均衡且健康。数据统计显示:
    • 作物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约15%
    • 水、肥和电的浪费减少近30%
    • 系统自动预警有效降低了因环境失控导致的作物病害风险
    • 巡检人工成本降低了40%,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和网页端随时查看监测数据,并结合预警报告及时调整灌溉、喷雾及通风措施,实现了温室全程智能管控,为该项目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