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渔业水下摄像机拍照方案
时间:2025-04-25
涉川
一、方案介绍
本方案专为数字渔业场景设计,围绕水下摄像机拍照、图像数据采集与远程上传功能,结合高防护等级硬件与智能识别技术,构建一套稳定、高效的水下视频监测系统。系统支持远程视频录像、图像抓拍、区域入侵检测及图像处理上传,满足复杂水域环境下的渔业管理需求。
本方案专为数字渔业场景设计,围绕水下摄像机拍照、图像数据采集与远程上传功能,结合高防护等级硬件与智能识别技术,构建一套稳定、高效的水下视频监测系统。系统支持远程视频录像、图像抓拍、区域入侵检测及图像处理上传,满足复杂水域环境下的渔业管理需求。

二、监测目标
-
实现对渔业养殖水域的水下画面全天候监控与图像采集。
-
拍摄高质量鱼群图像用于种群统计、行为研究与健康状态监测。
-
通过入侵检测功能预警非法闯入、水下异常活动。
-
为数字渔业系统提供稳定的视频与图像数据基础。
三、需求分析
-
设备需具备IP68防护能力,确保在15m水深内长期运行。
-
拍照图像需高分辨率支持,保证图像清晰度和后期分析价值。
-
需支持不同浊度下的白光补光能力,确保图像质量。
-
支持远程数据上传与本地存储功能,满足数据备份与查看需求。
-
支持入侵检测与报警,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监测方法
-
通过定时触发或人工远程控制拍照,获取目标水域图像。
-
系统结合浊度条件控制白光补光强度,提升水下图像可视距离。
-
图像通过FTP或SD卡本地保存,并支持实时视频压缩传输。
-
启用入侵检测功能对水下异常移动目标进行识别并报警。
五、应用原理
系统基于高分辨率CMOS摄像技术,结合视频压缩编码,支持白光补光在不同水体浊度条件下自动调节。内嵌智能图像处理模块,实现水下目标清晰成像与异常检测识别。采用TCP/IP等多种通信协议,实现远程传输与权限管理。
系统基于高分辨率CMOS摄像技术,结合视频压缩编码,支持白光补光在不同水体浊度条件下自动调节。内嵌智能图像处理模块,实现水下目标清晰成像与异常检测识别。采用TCP/IP等多种通信协议,实现远程传输与权限管理。
六、功能特点
-
高分辨率图像抓拍与视频录制
-
适应不同浊度的白光补光功能
-
多协议图像数据传输与存储方式(FTP/SD)
-
IP68防护等级,支持水下15m内长时稳定工作
-
区域入侵检测、自动报警功能
-
支持远程访问与三级权限用户管理
-
支持视频旋转、背光补偿等优化图像功能
七、硬件清单
-
水下摄像机主体(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
-
白光补光灯组件
-
防水电源线与通讯线缆
-
SD卡存储模块(可选)
-
网络模块(TCP/IP接口)
-
固定支架与旋转组件
-
结构密封件、防腐涂层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尺寸:长度200-220mm,宽度200-220mm,高度210-230mm
-
材质:不锈钢/铝合金,防腐蚀处理
-
启动/工作温度:-5℃~50℃
-
重量:≤10kg
-
白光补光距离:NTU 0
5:≤1m;NTU 515:≤0.5m;NTU>15:≤0.2m -
防护等级:IP68(水下15m)
-
图像分辨率:最高支持2560×1440;最低支持1280×960
-
视频码率:32kbps~8mbps
-
支持协议:TCP/IP, ICMP, HTTP, HTTPS, FTP, DHCP等
-
网络安全:三级权限管理 + IP地址过滤
-
智能功能:区域入侵监测、报警、旋转模式、背光补偿
九、方案实现
-
安装水下摄像机至指定水域支架系统;
-
设置白光补光系统,与图像采集联动控制;
-
配置网络通讯,连接至数字渔业管理平台;
-
开启图像采集计划,定时或手动抓拍图像;
-
系统通过FTP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或保存至SD卡;
-
通过管理平台查看图像内容,设置入侵检测区域;
-
异常情况触发报警机制,推送至管理者终端。
十、数据分析
-
对采集图像进行鱼类数量估算、分布图像分析;
-
使用图像识别模型评估鱼体健康状态与行为特征;
-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鱼群活跃度变化规律;
-
结合环境参数如温度、水质变化对鱼类活动作出解释。
十一、预警决策
-
系统启用区域入侵监测模块后,实时捕捉画面异常;
-
通过图像比对技术识别非鱼类目标或非法闯入;
-
报警信息可发送至平台、APP或管理后台,并自动记录事件图像。
-
管理人员可根据报警日志决定是否调整摄像角度或干预操作。
十二、方案优点
-
高度集成化设计,便于安装与维护
-
适用于多种水体浑浊度环境,图像清晰度高
-
提供智能图像检测与告警功能,提高养殖安全性
-
支持远程图像抓拍与视频录像,数据可追溯性强
-
满足数字渔业场景对可视化和自动化的双重需求
十三、应用领域
-
数字渔业养殖基地
-
水产种苗监控与选育实验场
-
河道、湖泊生态观察
-
水族馆自动监测系统
-
渔政执法与资源保护平台
十四、效益分析
-
降低人工巡检成本,提高日常监管效率
-
提前发现问题鱼群、外部威胁,实现风险预控
-
提供精准图像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化养殖
-
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提升经济与生态效益
十五、国标规范
-
GB/T 17108-2006《视频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GB/T 17626.5-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
HJ 2059-2012《环境监测视频图像技术规范》
十六、参考文献
-
《智慧渔业技术应用与发展白皮书》
-
《数字农业与渔业可视化监测技术研究》
-
《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十七、案例分享
某沿海智慧渔业示范基地已部署该系统,覆盖多个养殖池区,系统每日抓拍图像超过500张,实现鱼类行为图像采集与分析。通过白光补光技术,在浊度15以内仍可清晰识别鱼类形态,曾于养殖异常期间通过视频告警协助及时排查死鱼原因,挽回经济损失超10万元。
某沿海智慧渔业示范基地已部署该系统,覆盖多个养殖池区,系统每日抓拍图像超过500张,实现鱼类行为图像采集与分析。通过白光补光技术,在浊度15以内仍可清晰识别鱼类形态,曾于养殖异常期间通过视频告警协助及时排查死鱼原因,挽回经济损失超10万元。
上一篇: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