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浇水水分渗透效率和蒸发量监测
时间:2025-05-04
涉川
方案介绍
本方案针对农业灌溉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问题,结合土壤剖面水分传感器、蒸发仪、土壤蒸渗仪等多种传感设备,建立水分渗透效率与蒸发量的综合监测系统。系统支持远程数据采集、可视化展示与智能分析,可用于定量评估灌溉水的分布、蒸发损失与渗漏比例,指导农业精准浇灌。
本方案针对农业灌溉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问题,结合土壤剖面水分传感器、蒸发仪、土壤蒸渗仪等多种传感设备,建立水分渗透效率与蒸发量的综合监测系统。系统支持远程数据采集、可视化展示与智能分析,可用于定量评估灌溉水的分布、蒸发损失与渗漏比例,指导农业精准浇灌。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测定灌溉后土壤水分下渗速率与深度分布
-
精准记录地表蒸发量与土壤蒸散总量
-
评估灌溉水在土壤中的留存率、渗透效率和蒸发损失
-
为制定节水型灌溉制度和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
传统农业灌溉存在“多灌、错灌、低效灌”的问题,水分常因蒸发或过深渗漏而未被作物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与地下水风险。本方案可量化监测灌溉水在土壤中的运动过程和蒸发路径,辅助农业管理者优化灌溉时间、方式与用水量,实现精细化水分管理。
传统农业灌溉存在“多灌、错灌、低效灌”的问题,水分常因蒸发或过深渗漏而未被作物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与地下水风险。本方案可量化监测灌溉水在土壤中的运动过程和蒸发路径,辅助农业管理者优化灌溉时间、方式与用水量,实现精细化水分管理。
监测方法
-
设置多深度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构建水分剖面监测系统
-
配置标准蒸发仪与蒸渗仪,测量地表蒸发与垂直渗漏
-
使用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辅助蒸发量估算
-
结合气象站获取风速、气温、湿度等蒸发影响因子
-
利用数据平台计算灌溉入渗效率与蒸发损耗占比
应用原理
水分渗透效率=(有效储水层土壤含水量增量)÷(总灌溉水量)
蒸发量=标准蒸发仪读数×蒸发系数 + 地表红外辐射估算
系统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和蒸发仪记录,构建水量收支平衡,判断水分实际去向,并据此评估灌溉策略效果。
水分渗透效率=(有效储水层土壤含水量增量)÷(总灌溉水量)
蒸发量=标准蒸发仪读数×蒸发系数 + 地表红外辐射估算
系统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和蒸发仪记录,构建水量收支平衡,判断水分实际去向,并据此评估灌溉策略效果。
功能特点
-
实现灌后水分入渗动态全流程追踪
-
支持对比分析不同浇灌方式的效率差异
-
精准计算蒸发损耗与过渗浪费量
-
支持数据远程查看与报表导出
-
可为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和智能灌溉系统提供数据输入
硬件清单
-
多层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三参数传感器
-
蒸发仪(蒸筒式/微型蒸发器)
-
土壤蒸渗仪/渗漏筒(定量评估下渗量)
-
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
-
数据采集器与远程通信模块(4G/NB-IoT)
-
小型气象站(风速、温湿度、太阳辐射)
-
太阳能供电系统与防护支架
-
数据平台/APP小程序终端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土壤水分:0–100%,精度±2%
-
土壤温度:-40~80℃,精度±0.5℃
-
蒸发筒精度:±0.1 mm
-
表面温度传感器:-20~100℃,精度±0.5℃
-
通信方式:支持4G/5G/NB-IoT,数据每5–60分钟可设定上传
-
气象传感器:风速0–30 m/s、辐射0–2000 W/m²、湿度0–100%
方案实现
-
根据作物种类和根系深度选择传感器布设深度(如10、30、60、90 cm)
-
蒸发仪与蒸渗筒设于代表性点位,结合微气象站采集影响因子
-
各类数据统一接入采集器,并上传云端平台
-
平台自动绘制水分变化曲线、蒸发速率变化图
-
根据设定模型自动计算灌溉水分去向和利用效率
数据分析
-
灌溉前后剖面水分对比,分析水分渗透层次与速度
-
蒸发仪记录水量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建模计算蒸发通量
-
通过水收支平衡公式,分离蒸发、入渗、滞留水量
-
多次灌溉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策略下的水分利用效果
-
提供水分调控优化建议报告与图表展示
预警决策
-
灌溉水渗透效率过低(<50%)预警
-
蒸发损耗超过设定阈值(如30%)报警
-
表层水分长期滞留、地表温度过高提示灌溉不合理
-
支持微信/短信/APP推送预警信息和操作建议
方案优点
-
提供水分利用全过程可视化支持科学决策
-
有效识别灌溉过量、渗漏或蒸发过强问题
-
指导精准灌溉时间、频率和水量
-
降低农业用水浪费与地下水风险
-
可与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无缝集成升级
应用领域
-
农田节水灌溉改造项目
-
智慧农业示范区与试验田
-
干旱地区高效农业种植管理
-
温室和露地种植灌溉效率优化
-
农业科研院校水分管理课题研究
效益分析
-
灌溉水分有效利用率提升20–40%
-
蒸发浪费量平均减少30%以上
-
农作物抗旱性和产量稳定性增强
-
农业用水总体节约15–25%
-
提升农业用水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国标规范
-
GB/T 14685-2011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4453-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
GB/T 27607-2011 农田节水灌溉效果评价方法
-
NY/T 3215-2018 农田水利信息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
SL 292-2009 蒸渗仪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
《农田水分平衡与高效灌溉技术》
-
《土壤水分动态监测与管理》
-
《作物蒸散发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
案例分享
案例:河北某节水农业试验站示范项目
通过部署土壤剖面水分监测系统、微型蒸发筒及蒸渗装置,连续监测玉米田区水分动态变化。数据显示传统漫灌方式蒸发量占比高达41%,经改用滴灌和灌溉时机调整后,蒸发量降低至19%,单位灌水产出效率提升36%,为周边多个农场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案例:河北某节水农业试验站示范项目
通过部署土壤剖面水分监测系统、微型蒸发筒及蒸渗装置,连续监测玉米田区水分动态变化。数据显示传统漫灌方式蒸发量占比高达41%,经改用滴灌和灌溉时机调整后,蒸发量降低至19%,单位灌水产出效率提升36%,为周边多个农场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上一篇:地下渗灌系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