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磷钾水分温湿度电导率pH、插针茎流、白蚁
时间:2025-05-21
涉川
一、方案概述
随着生态林业、园林养护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构建多因子、精准化的植物—土壤—虫害协同监测系统已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本方案融合土壤营养因子监测、树木茎流热脉冲技术监测与地埋式白蚁智能探测三大模块,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多维感知平台。通过太阳能+4G采集主机一体化部署,支持无人值守、数据可视、智能预警,广泛适用于城市绿化带、林地、果园、生态试验站等场景。
随着生态林业、园林养护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构建多因子、精准化的植物—土壤—虫害协同监测系统已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本方案融合土壤营养因子监测、树木茎流热脉冲技术监测与地埋式白蚁智能探测三大模块,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多维感知平台。通过太阳能+4G采集主机一体化部署,支持无人值守、数据可视、智能预警,广泛适用于城市绿化带、林地、果园、生态试验站等场景。
二、系统组成与部署架构
本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本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
土壤环境多参数监测模块
-
植物水分通量(茎流)监测模块
-
地埋式白蚁智能探测模块
配套部署:4G无线数据采集主机、太阳能独立供电系统(30W太阳能板 + 30Ah锂电池),采用2米高便携立杆固定安装,支持野外长期运行。
三、监测目标
-
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水分、温度、电导率和pH等核心参数;
-
实时监测树体茎流变化,评估植物水分通量,判断生理活动强弱;
-
白蚁入侵活动的智能识别与报警,保护树体根系与基础结构安全;
-
支持远程平台查看、数据曲线分析、历史数据导出与预警推送。
四、技术参数
1. 土壤参数传感器
1. 土壤参数传感器
参数
|
范围
|
精度
|
土壤氮含量
|
0–1999 mg/kg
|
±2%
|
土壤磷含量
|
0–1999 mg/kg
|
±2%
|
土壤钾含量
|
0–1999 mg/kg
|
±2%
|
土壤水分
|
0–100%
|
±2%
|
土壤温度
|
-40℃~+80℃
|
±0.5℃
|
电导率(EC)
|
0–10 dS/m
|
±2%
|
pH值
|
3.5–9.0
|
±0.3
|
传感器结构采用聚四氟乙烯与不锈钢材质,可长期埋设地下,无需取样、化验即可获取实时土壤质量数据。
2. 茎流监测模块(热脉冲插针式)
参数项
|
指标说明
|
测量方式
|
热脉冲热扩散插针法
|
茎流范围
|
0 – 500 g/h(视树种、气候可调)
|
精度
|
±5%
|
探针结构
|
三针式布置(加热针 + 两个温度针)
|
安装方式
|
树干环绕式固定布设
|
数据更新频率
|
每5~10分钟自动计算更新
|
配套
|
可扩展温控模块、热通量补偿模块
|
该模块可评估植物蒸腾强度、水分吸收效率及根系供水动态,为灌溉决策和病害识别提供支持。
3. 白蚁监测模块(地埋式多普勒智能雷达)
参数项
|
技术指标说明
|
探测方式
|
多普勒雷达感应 + AI行为识别算法
|
微波频率
|
24GHz ~ 24.25GHz(K-Band平面式天线)
|
报警方式
|
RS485输出,支持Modbus-RTU
|
外观尺寸
|
地埋篮外观,直径21cm × 高19cm
|
安装方式
|
地埋式探测仓 + 外置2米立杆模块
|
工作温湿度
|
-30℃~+65℃ / <99%RH(无凝露)
|
抗干扰能力
|
支持环境噪声抑制与温湿动态补偿处理
|
识别能力
|
自动识别白蚁运动模式,排除非目标干扰物
|
该模块可全天候监测地下活动的白蚁族群,提前发出入侵预警,避免根部蛀蚀、结构破坏等生态风险。
五、数据通信系统
-
通信方式:4G无线通信模块,支持全网通运营商;
-
上传协议:MQTT / HTTP / Modbus TCP;
-
上传方式:定时主动上报、阈值事件上传、远程控制触发;
-
平台对接:支持手机小程序、网页平台、第三方数据平台API对接;
-
本地存储:断网缓存,支持恢复后补传机制;
-
远程管理:支持远程配置、参数校准、固件升级、数据拉取等功能。
六、供电系统配置
-
太阳能组件:30W太阳能板(单晶硅),转换效率高;
-
储能电池:30Ah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过放保护;
-
续航能力:连续阴雨天气可运行不少于7天;
-
电源管理:具备MPPT智能功率跟踪与稳压输出模块;
-
防护等级:整机IP66,支持野外长期部署。
七、平台功能简介
-
实时数据显示与折线图趋势;
-
茎流变化速率动态图;
-
白蚁报警记录与行为等级分类;
-
历史数据下载、曲线分析;
-
多因子对比分析与时序融合;
-
区域设备地图展示与定位;
-
报警推送(微信/短信/平台通知);
-
权限管理、设备分组、远程运维。
八、部署与使用建议
-
土壤传感器建议安装深度为15–20cm;
-
茎流传感器应安装在胸径位置,安装后保温包裹;
-
白蚁感应仓建议地埋深度不小于40cm,远离大块石材;
-
每组设备之间间距建议不少于3米,避免信号重叠;
-
太阳能板面朝南,倾角设置为30°–40°,确保最大光照;
-
所有线缆接口需配套防水接头并埋设保护套管。
九、方案优势
-
多因子融合:土壤+树体+虫害,构建完整生态监测链;
-
模块化设计:所有部件均可按需独立部署或集中整合;
-
插针式茎流系统,精度高、响应快、适配性强;
-
地埋式白蚁探测装置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
4G无线主动上传,支持远程无人值守与异常预警;
-
独立供电系统,适应无市电区域长期运行需求。
十、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
-
城市古树名木精细化保护;
-
森林公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
-
果园高效用水与根系环境管控;
-
生态恢复区土壤质量提升评估;
-
高校农林类科研基地实验示范区。
十一、参考规范标准
-
GB/T 15772-2021《林业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
-
GB/T 32867-2016《农业环境土壤参数测量技术规范》
-
GB 50348-2018《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
-
《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质量评估导则(试行)》
-
国家林草局《智慧林业感知网络建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