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栽培平菇通风温湿度智能控制
时间:2025-05-24
涉川
方案介绍
本方案面向洞穴栽培环境中平菇种植的特殊需求,构建一套智能化通风与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部署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动态调节与通风排湿联动控制,营造适宜的菇房小气候,提升产量和品质,减少人工干预。
本方案面向洞穴栽培环境中平菇种植的特殊需求,构建一套智能化通风与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部署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动态调节与通风排湿联动控制,营造适宜的菇房小气候,提升产量和品质,减少人工干预。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洞内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
控制通风换气系统、湿帘或雾化增湿系统
-
保持平菇生长所需的最优气候环境
需求分析
洞穴内环境封闭、空气流动慢、湿度高,容易引发病害、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形成。传统人工开关风机、加湿设备难以实现精细控制,需构建自动化环境调控系统提升种植效率与品质稳定性。
洞穴内环境封闭、空气流动慢、湿度高,容易引发病害、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形成。传统人工开关风机、加湿设备难以实现精细控制,需构建自动化环境调控系统提升种植效率与品质稳定性。
监测方法
在洞穴内布设温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数据;通过中央控制终端进行数据分析并联动控制风机、加湿器和排湿装置,实现智能化通风与湿控。
在洞穴内布设温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数据;通过中央控制终端进行数据分析并联动控制风机、加湿器和排湿装置,实现智能化通风与湿控。
应用原理
通过传感器采集空气环境参数,智能控制器基于设定阈值判断当前环境状态,自动启停风机、加湿或排湿设备,维持最优温湿度范围,并通过手机或PC平台实时查看与调整控制策略。
通过传感器采集空气环境参数,智能控制器基于设定阈值判断当前环境状态,自动启停风机、加湿或排湿设备,维持最优温湿度范围,并通过手机或PC平台实时查看与调整控制策略。
功能特点
-
实时感知温度、湿度、气体浓度
-
风机与加湿设备自动联动控制
-
支持远程控制与手机平台管理
-
控制策略支持定时/阈值/预设模式切换
-
故障报警与运行记录存储
硬件清单
-
工业级温湿度传感器
-
CO₂浓度传感器(选配)
-
智能控制主机(支持4G/WiFi联网)
-
轴流/离心风机
-
雾化加湿器或湿帘控制系统
-
电源系统、防水接线盒
-
手机/PC控制平台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温度:-20℃~80℃,±0.3℃
-
湿度:0~100%RH,±3%RH
-
CO₂浓度:0~5000ppm,±50ppm
-
风机风量:300~1000m³/h(视洞室大小配置)
-
加湿量:1~5L/h,支持自动调节
方案实现
-
在洞穴菇房安装温湿度和气体传感器
-
设置控制主机并接入风机、加湿设备
-
系统依据传感器数据自动控制设备启停
-
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平台设定控制模式和阈值
-
所有数据上传至云平台供后期分析与优化管理使用
数据分析
-
生成温湿度日变化曲线,识别环境异常波动
-
分析不同阶段(催蕾、生长、采收)所需气候参数
-
提供调控策略效果评估报告
预警决策
-
超温、超湿或CO₂浓度异常自动报警
-
可联动声光报警或短信/APP推送
-
提示通风不畅或设备故障处理建议
方案优点
-
精准调控,确保平菇生长环境稳定
-
降低人工干预,提高种植自动化水平
-
提高出菇整齐度、产量和商品率
-
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
-
洞穴型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种植场
-
改造型废矿、冷藏洞穴类菌菇基地
-
高湿、高密封性种植区域
效益分析
-
菌菇产量提升15%~30%
-
人工管理成本减少约50%
-
菇房异常率下降,有效控制病害
-
年均投入产出比可提升至1:2以上
国标规范
-
GB/T 31145-2014《设施农业环境参数检测与控制技术规范》
-
NY/T 2461-2013《食用菌栽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GB 50346-20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参考文献
-
《洞穴农业与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
《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栽培技术实用指南》
-
《农业环境工程控制原理与实践》
案例分享
在贵州某废弃矿洞改建的平菇种植基地中应用本方案后,温湿控制更加稳定,平均出菇周期缩短3天,平菇帽型整齐率提升22%,产品成功进入高端商超供应链系统。
在贵州某废弃矿洞改建的平菇种植基地中应用本方案后,温湿控制更加稳定,平均出菇周期缩短3天,平菇帽型整齐率提升22%,产品成功进入高端商超供应链系统。
上一篇:林菌共生菌菇种植环境土壤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