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湿度生态园气象环境监测
    时间:2025-06-19 涉川
    方案介绍
    湿度生态园因植物种类丰富、环境封闭程度高、水体分布集中,对气象因子尤其是温湿度的实时监测与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构建高效、稳定、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本方案设计集成多参数气象监测、4G无线数据传输、远程平台监管和本地预警为一体的监测系统,助力园区实现科学管护、舒适运营与生态保护的融合目标。
    监测目标
    1. 实时掌握生态园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强度、降雨量、大气压力等要素
    2. 分析气象因子对植物生长、游客体验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为自动喷淋、增湿、遮阳等设备联动提供决策基础
    4. 构建历史数据积累、趋势分析与灾害预警机制
    5. 提升生态园智慧化管理与绿色科普能力
    需求分析
    湿度生态园内空气湿度与光照分布不均,局部区域易形成热岛效应、干湿失衡、微气候波动等问题,影响植物生长与游客体验。传统管理依赖人工观测、周期性巡检,不仅数据延迟,且缺乏空间分辨率和动态响应能力。部署一套实时、多点、多参数的气象监测系统,有助于科学调控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子,实现精细化管养与数据驱动运营。
    监测方法
    在生态园关键区域布设气象环境监测终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仪、雨量计、气压传感器、土壤温湿度探头等组成监测节点。各监测点通过4G方式将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查看园区实时与历史气象数据,实现环境智能化监测与响应。
    应用原理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原理,通过数字温湿度、压电式雨量、电容式光照、超声波风速风向感知器件,对园区环境的微气候进行高频监测。采集终端集成4G模块,自动完成数据编码、发送与加密传输,平台侧完成数据接收、可视化、分析与报警功能。系统可联动喷灌、遮阳帘、风机、增湿设备等执行终端,提升生态调节智能化水平。
    功能特点
    1. 全气象参数监测:同步获取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光照、降雨、气压、土壤参数等多要素
    2. 全天候无人值守:系统具备高防护能力,可在户外长期运行
    3. 4G无线通讯:适用于园区分布广、布线不便等特点,实现数据远程实时上传
    4. 平台可视化展示:支持Web端与手机App同步查看数据曲线、地图定位、报警推送
    5. 设备运行稳定:具备防雷、防水、防腐蚀、防动物干扰等结构设计
    6. 历史数据积累:平台自动记录每项数据,支持导出Excel、生成PDF报表与曲线图
    7. 多场景联动:系统支持与喷淋、增湿、通风、遮阳系统对接,形成气候-响应联动机制
    硬件清单
    监测系统主要由气象六参数终端(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光照传感器、土壤温湿度探头、数据采集主机、太阳能供电模块、4G无线传输模块、设备支架及防护结构组成。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空气温度:-40~+85℃,精度±0.2℃
    • 空气湿度:0~100%RH,精度±2%RH
    • 风速:0~30 m/s,精度±0.3 m/s
    • 风向:0~360°,精度±3°
    • 光照度:0~200000 Lux,精度±5%
    • 雨量:0~200 mm/h,精度±0.2 mm
    • 大气压力:300~1100 hPa,精度±0.3 hPa
    • 土壤温度:-40~+80℃,精度±0.3℃
    • 土壤湿度:0~100%(体积含水率),精度±3%
    • 通讯方式:4G全网通,支持断点续传与多平台接入
    方案实现
    1. 选取典型地形区域进行布点,如低洼区、高地、湿地、水体边缘、林下空地等
    2. 安装一体化监测终端,配套太阳能供电,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3. 配置采集周期、报警阈值、远程参数设定与平台绑定流程
    4. 数据接入云平台,提供Web端、手机端双重访问入口
    5. 系统运行后持续记录各项气象因子变化情况,为生态调控和科研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
    平台具备自动绘制参数变化趋势图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异常变化标记、区域对比分析等功能。通过统计极端温湿事件、持续干旱或强光时段,可为植物病虫害预判、水肥管理与游客舒适性提升提供数据基础。
    预警决策
    系统支持设置各类预警规则:
    1. 空气湿度低于阈值,提示启动自动增湿系统
    2. 光照强度过强,联动遮阳帘或发布防晒提醒
    3. 降雨突发或连续降水,触发排水监测机制
    4. 风力剧增时预警搭建设备或景观安全风险
    5. 所有异常情况推送至管理人员手机端,生成报警记录
    方案优点
    • 监测全面,覆盖生态园所有关键微气候因子
    • 可视化强,提升园区智慧化与科普功能展示
    • 系统稳定,适配多种供电与安装方式
    • 数据准确,支持科学分析与运维优化
    • 扩展灵活,便于后期接入视频监控、环境音检测等模块
    应用领域
    • 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园区
    • 城市植物园与观光温室
    • 科研型气象生态实验场
    • 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智慧园区
    • 森林景区、康养林下经济产业带
    效益分析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生态园能够以数据为基础精准调控环境,有效提升植物生长质量、节约运维能耗,减少因气候波动引发的灾害风险。同时提升游客体验和生态管理水平,展示现代农业与气象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增强园区的生态文化价值与科普传播能力。
    国标规范
    1. GB/T 18883-2022《生态环境气象观测规范》
    2. GB/T 20485-200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3. GB/T 32143-2015《农业气象观测站技术规范》
    4. GB/T 24418-2022《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5. 各地生态园建设与智慧园区标准文件
    参考文献
    1. 《园林气象与生态环境调控技术》
    2. 《智能农业与气象环境监测研究》
    3. 《生态公园微气候管理模式探索》
    4. 《湿地与人工生态系统气象因子演变分析》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