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智能白光水位影像监测应用
    时间:2025-06-20 涉川
    方案介绍
    随着城市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水位监测已成为防汛减灾、水资源调度及城市排水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需求。传统接触式水位计存在易损、维护难、布设不便等问题。智能白光水位影像监测系统基于非接触式图像识别技术,采用高清摄像头结合AI算法分析水位标尺图像变化,并配合白光补光技术,在无光、背光、雾雨等条件下依然可实现清晰成像与精准识别,保障24小时稳定运行。系统通过无线通讯将数据实时上传,广泛适用于各类复杂场景中的水位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
    监测目标
    1. 实现对重点区域水位的7×24小时实时图像采集与识别
    2. 自动识别图像中水位标尺读数,形成数字化水位曲线
    3. 针对突发上涨、暴雨积水等异常情况及时触发预警
    4. 构建视频+数据双重记录,支撑水利调度、内涝排查与历史复盘
    5. 保障系统在弱光、强反光、雾霾等复杂环境下持续工作
    需求分析
    在内涝多发区、水库河段、城市低洼点等地,存在夜间无照明、人工监测难、接触式水位计损耗高等问题。智能影像识别技术结合白光补光方案,可不依赖现场照明,自主捕捉水位图像并完成数字水位识别与远程上传,满足无人值守、远程监管的现实需求。特别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该系统能有效替代人工巡检,提升响应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监测方法
    通过在水体旁设置高位摄像终端,监视水位标尺或已知参照物。摄像设备搭配白光照明模块,可在夜间、逆光或昏暗天气中清晰成像。系统采用边缘智能算法识别图像中水位线相对标尺刻度位置,实时计算数值并上传至平台。平台提供趋势分析、历史回放与超限报警等功能,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终端远程访问。
    应用原理
    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提取图像中的水面边缘位置,并对照标尺刻度位置进行水位换算。通过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等手段提升识别稳定性。白光补光器件智能控制照明亮度与开启时段,确保弱光环境下的图像清晰度。数据通过4G/北斗模块远程传输至中心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管理。
    功能特点
    1. 非接触测量:采用图像识别方式,无需接触水体,免维护
    2. 白光补光夜视:内置智能白光补光模块,支持黑夜清晰成像
    3. AI自动识别:内置图像处理与刻度识别算法,自动计算水位数值
    4. 远程上传平台:4G通信模块支持数据与图像同步上传至云平台
    5. 低功耗运行:系统支持太阳能+锂电池供电,适合野外长期部署
    6. 事件驱动拍摄:支持按时间间隔或水位变化触发采集与上传
    7. 报警推送联动:可设定水位阈值超限报警,联动短信、微信等通知方式
    8. 图像+数据双存储:本地与云端同步存储数据和影像,便于事后回溯
    硬件清单
    系统包含智能图像采集终端(含高清摄像头与边缘处理单元)、白光补光装置、远程通信模块、太阳能供电组件、安装支架、防护箱体等。部署点位灵活,可根据水体特性和监测需求进行单点或多点布设。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水位识别范围:0 ~ 5 米(可根据标尺定制)
    • 识别精度:±1厘米
    • 图像分辨率:≥1920×1080,支持夜间补光拍摄
    • 补光控制:白光LED,自动启停,照度≥500lux
    • 工作环境温度:-30℃至+65℃
    •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具备防尘防雨能力
    • 通信方式:4G全网通/北斗短报文
    • 供电方式:太阳能+锂电池支持连续阴雨运行≥7天
    方案实现
    1. 现场选定水位稳定可观测区域,安装图像采集与补光设备
    2. 标尺校准并设定采集视角,确保标尺全段清晰可识别
    3. 配置远程通信与数据传输路径,接入中心平台
    4. 部署平台端水位识别算法模型,设定阈值与报警规则
    5. 启动系统后自动采集、识别、上传与记录水位变化
    6. 用户通过PC端或移动终端查看实时水位、趋势曲线与图像
    数据分析
    平台可实现如下分析功能:
    • 实时水位趋势图与24小时变动曲线
    • 历史数据存档与下载导出功能
    • 异常水位变化曲线分析与视频溯源
    • 多点位水位对比分析,辅助流域调度
    • 可与雨量、水质、流速等其他环境数据联动融合展示
    预警决策
    系统可根据设定阈值进行多级水位报警推送:
    1. 普通预警:水位接近设定上限,提示关注
    2. 高风险预警:水位持续快速上涨,推送短信/微信等紧急通知
    3. 极端事件联动:与雨情、气象、排涝系统联动启用应急响应机制
    4. 自动生成事件日志与图像记录,供管理部门后期核查分析
    方案优点
    • 图像识别非接触、免维护、耐腐蚀,适应复杂水文环境
    • 白光补光突破夜间监测盲区,实现全天候数据连续性
    • 系统运行稳定,具备低功耗、远程控制与异常自检功能
    • 兼容其他水文监测系统,可灵活扩展为多参数综合平台
    • 可视化与数据化双重记录,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决策支持效率
    应用领域
    • 城市低洼易涝区、雨水井、水渠等重点排水点位
    • 河道、水库、湖泊、涵洞等天然或人工水体监控
    • 农田灌溉沟渠、节水工程调度用水管理
    • 山洪预警点、交通隧道入口、桥下水位监测
    • 智慧水务、水利工程、水环境评估等相关行业
    效益分析
    本方案显著提升水位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减少人工巡查频次和安全风险,实现全天候监测与远程监管,特别适用于城市防汛应急、乡村水利管护、流域水资源实时掌握。为防灾减灾、调水调度与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标规范
    1. GB/T 11800-2008《水位测量规范》
    2. GB/T 28827-2012《水文监测自动化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 GB/T 29361-2012《视频监控图像识别系统通用规范》
    4. SL 426-2008《河道水位测量技术规范》
    5. HJ 212-2017《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参考通信协议)
    参考文献
    1. 《非接触式水位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2. 《基于图像识别的水位测量系统设计与优化》
    3.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4. 《水文遥感与智能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