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噪声声级计在线监测
时间:2025-06-28
涉川
方案介绍
职业性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听力损伤、神经衰弱及其他职业病症状。为提升职业卫生风险防控水平、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需建设符合《GBZ 2.2-2007》《GB/T 3785.1-2010》要求的噪声声级计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重点岗位、重点工种的噪声持续自动监测,并与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联网对接,为职业健康保护、审计评估、执法检查提供数据依据。
职业性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听力损伤、神经衰弱及其他职业病症状。为提升职业卫生风险防控水平、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需建设符合《GBZ 2.2-2007》《GB/T 3785.1-2010》要求的噪声声级计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重点岗位、重点工种的噪声持续自动监测,并与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联网对接,为职业健康保护、审计评估、执法检查提供数据依据。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车间、设备操作岗位噪声暴露水平
-
输出等效声级(Leq)等关键职业噪声评价参数
-
对接职业卫生管理平台,形成数字化职业危害档案
-
警示性提示员工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体防护用品
-
支持分岗位、分工段多点部署,满足复杂作业场景需要
需求分析
传统职业卫生监测依赖周期性检测与人工记录,无法覆盖全天候动态变化,尤其对三班倒、间歇式运行设备及突发噪声暴露事件响应不及时,不能有效保护员工健康权益,也难以满足逐步趋严的监管政策。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已成为工业企业职业健康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职业卫生监测依赖周期性检测与人工记录,无法覆盖全天候动态变化,尤其对三班倒、间歇式运行设备及突发噪声暴露事件响应不及时,不能有效保护员工健康权益,也难以满足逐步趋严的监管政策。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已成为工业企业职业健康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方法
系统采用符合GB/T 3785.1-2010标准的一级或二级声级计,以A计权网络为主,采集作业现场连续声压级,计算**等效连续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指标,支持分钟级、小时级自动记录,具备断点续传、超限报警、历史回放等功能。
系统采用符合GB/T 3785.1-2010标准的一级或二级声级计,以A计权网络为主,采集作业现场连续声压级,计算**等效连续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指标,支持分钟级、小时级自动记录,具备断点续传、超限报警、历史回放等功能。
应用原理
-
电容式或驻极体麦克风接收声波信号,经信号放大与滤波处理
-
嵌入式处理器计算Leq、Lmax等指标,支持噪声实时曲线生成
-
数据通过4G/有线/无线网络上传至职业卫生数据平台
-
支持声级实时显示、历史数据存储与远程查询功能
-
可结合看板、LED等终端进行可视化噪声提示与警示
功能特点
-
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监测,适用于连续作业环境
-
支持分岗位布点,满足多工位并行采集与对比分析
-
输出Leq、Lmax、Lmin、Lpeak等多种评价参数
-
可设置噪声阈值,超限自动报警(语音提示、短信通知)
-
具备历史数据回溯、报表导出、图表分析等功能
-
数据支持本地存储、云端上传,满足内外部审计需要
-
可扩展人员定位、防护用品穿戴识别、视频联动等模块
硬件清单
-
工业级声级计采集单元(含A计权麦克风)
-
嵌入式数据处理终端
-
通讯模块(支持4G、Wi-Fi、RS485等)
-
显示屏(可选,提示实时声级)
-
电源系统(AC220V供电或UPS备用)
-
安装支架及保护罩壳(防油、防尘、防腐蚀设计)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测量范围:30~130 dB(A计权)
-
频率范围:20Hz~8kHz
-
精度等级:一级或二级(依据使用场景)
-
时间加权:快(F)、慢(S)
-
数据输出间隔:1s~1min可调
-
工作环境温度:-20℃至+60℃
-
防护等级:IP54以上,适用于工业车间
方案实现
-
对生产车间内重点岗位进行噪声风险识别与分级
-
按需布设声级计设备,明确每个监测点代表岗位或作业区
-
设置报警阈值并配置通信参数,接入企业职业卫生平台
-
实现数据实时上云与本地显示,支持用户分权限管理
-
对接第三方评估机构或监管单位,形成合规性报告链条
数据分析
-
输出日平均Leq趋势图、时段Lmax峰值列表
-
识别异常噪声出现时段、强度、频次
-
支持分岗位、分设备噪声对比分析
-
形成月度、季度职业噪声暴露分析报告
-
结合工时数据,辅助完成个人暴露剂量评估
预警决策
-
设置国家规定的职业噪声暴露限值,如85 dB(A)为长期暴露限值
-
超限后实时告警,提示作业人员注意听力保护
-
支持本地声光报警、看板提醒、短信平台推送等方式
-
留存报警记录,可用于整改考核与事故责任溯源
方案优点
-
满足职业健康管理数字化、常态化、可追溯三大核心要求
-
准确捕捉岗位噪声暴露峰值,保障员工听力健康权益
-
降低人工检测成本,提高职业病防控透明度和及时性
-
与第三方检测、政府审查、内审体系高效对接
-
部署灵活、兼容性强,适应不同行业与工况场景
应用领域
-
制造业(机械加工、锻压、注塑、喷涂)
-
建筑施工、矿山、港口装卸作业区
-
能源冶金行业(钢铁、电力、石化)
-
食品、纺织、包装等流水线车间
-
医药、科研、电子行业无尘室环境下轻噪声评估
效益分析
部署本系统不仅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率,更助力企业建立职业危害监测档案体系,强化风险识别、控制与持续改进机制,满足日益严格的政府监督与合规要求。同时也体现企业对员工健康的重视,增强员工满意度与责任感,促进用工关系稳定与企业社会形象提升。
部署本系统不仅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率,更助力企业建立职业危害监测档案体系,强化风险识别、控制与持续改进机制,满足日益严格的政府监督与合规要求。同时也体现企业对员工健康的重视,增强员工满意度与责任感,促进用工关系稳定与企业社会形象提升。
国标规范
-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
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
GB/T 3785.1-2010《电声学 声级计 第1部分:规范》
-
GB/T 3241-2010《声学 测量用频率计权特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指南》
-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技术手册》
-
国家卫生健康委《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规范》
-
各地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出台的企业职业卫生监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