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与装备智能化发展,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声环境与能耗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在高噪声、高负荷、高能耗的制造现场,建立多角度、多方位声噪音与功率同步监测系统,可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识别声源异常、评估能效水平,并为设备维保、节能降噪提供依据本方案通过在设备周围部署多个高灵敏声级单元,结合电功率采集模块,实现对机器工作时的声压场分布特征与能耗曲线变化趋势的同时监测,构建一套可视化、智能化、联动化的声电参数分析系统。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生产设备四周多角度声级,获取噪声方向性与强度变化
-
采集设备运行时的功率、电流、电压数据,形成功耗行为画像
-
联动声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电机故障、轴承磨损、异常振动等
-
构建长期噪声数据库与能效模型,支撑节能与环保双重优化
-
为车间安全监管、职业卫生防护与设备预警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需求分析
传统噪声检测多数为单点、短时手动检测,无法揭示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传播路径、方向性强度分布,更无法与能耗数据形成对比与关联。该系统需部署多点声学单元围绕设备采集声压级数据,同时接入三相电功率传感器,结合时间同步算法,实现声电数据的协同监测、关联分析、行为识别与异常预警。
监测方法
通过环绕式安装4~8个声级采集点,覆盖设备多个方向与高度,实时获取噪音分布态势;功率监测模块采集三相电机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等参数;系统将声级数据与电功率数据时间戳同步,支持平台端进行异常检测、模式识别、负载行为关联分析及故障追踪。
应用原理
-
声级传感器采集不同方向的瞬时声压级
-
A计权滤波后,输出Leq、Lmax、Lmin等噪声参数
-
电参数模块采集三相电压、电流,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
声电数据通过RS-485或4G统一上传至平台
-
平台端实现多维数据可视化、图谱重构与异常告警推送
功能特点
-
多点部署、可构建二维或三维声场分布图
-
可设定多种声学参数采样频率,适应不同精度需求
-
功率采集支持三相设备、单相电机等多种场景
-
平台自动进行声功率关联判断,如:高噪低功、电流波动伴随尖锐声等
-
可联动监控系统,实现图像+声电异常叠加分析
-
支持数据本地缓存、远程云端双重存储
-
支持自定义分析模型,如设备特征声纹建模与识别
硬件清单
-
多通道声级监测模块(内含麦克风、A计权处理单元)
-
电功率采集模块(三相/单相)
-
嵌入式边缘计算主机或数据采集网关
-
通信模块(RS-485/以太网/4G)
-
声波传感器防风罩、设备安装支架、防护箱体
-
电气配线单元及稳压供电模块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声压级测量范围:30~130 dB(A)
-
声级精度:符合GB/T 3785.1一级或二级标准
-
频率响应:20Hz~20kHz
-
功率测量范围:0~50kW(可扩展)
-
电压精度:±0.5% F.S.
-
电流精度:±0.5% F.S.
-
通讯接口:RS-485 / 4G
-
数据同步精度:<200ms(声电数据匹配)
-
运行温度:-30℃至+70℃
方案实现
-
确定目标设备(如电机、风机、压缩机、主轴等)周围声学布点位置
-
安装多点声级传感器,按45°或90°布置,保证声源覆盖完整性
-
接入设备进线端的功率监测模块
-
将所有采集点数据通过集中主机传输至平台
-
平台完成声电数据融合、行为识别、时段趋势分析与异常报警推送
数据分析
-
多通道噪声趋势图、声压场等值图、异常声波事件记录
-
功率时间曲线、负载波动图、能耗强度分析图
-
异常事件自动标注“高噪+低功”或“功率突增+高频声”类型
-
多日/多机对比分析,支撑设备能效排名与优先维保决策
-
可接入MES系统或ERP平台,实现设备管理闭环控制
预警决策
-
设置声级与功率多参数联合报警机制
-
联动设备状态识别,支持远程手机APP/微信/PC多端预警
-
可与电控系统联动,实现自动限载、暂停运行等防护策略
-
日志自动记录超标事件、声功异常时段,便于追责与分析复盘
方案优点
-
多维融合:声音与功率数据同步,精准反映设备运行实况
-
多角覆盖:真实还原噪声传播方向与强度分布
-
故障预警:异常声纹+功率异常快速锁定问题源
-
节能增效:掌握能耗变化与设备效率,为节能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
易集成:标准接口通信,可嵌入智慧工厂平台、SCADA系统
应用领域
-
精密加工生产线、压缩机系统、注塑成型车间
-
电机测试与运行监测、风机系统运行监控
-
智能工厂设备远程维保系统
-
职业健康评估与噪声源控制分析
-
节能降耗与设备效能评级项目
效益分析
该系统实现了从设备能耗到声环境的全链条数据化监控,具备声源分析、能效跟踪、预警控制、故障判断等多重价值,可帮助企业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效率、能耗管理能力与职工健康保障水平,为“智能制造”“绿色工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国标规范
-
GB/T 3785.1-2010《电声学 声级计 第1部分:规范》
-
GB/T 3241-2010《声学 测量用频率计权特性》
-
GB/T 15576-2008《电动机系统能效检测技术导则》
-
GBZ 2.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2部分:噪声》
-
HJ 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传输标准》
参考文献
-
《工业设备状态感知与能耗优化策略研究》
-
《噪声源识别技术及工程应用》
-
《智能工厂中的声环境监控与行为建模研究》
-
各省生态环境厅与工信部门发布的《数字工厂与绿色制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