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介绍
本方案以《HJ 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数据传输标准》为技术核心,构建符合国家环保数据平台对接要求的生物污染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通过对水体中的藻类密度、生物毒性、细菌总数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结合采集主机完成数据预处理、协议封装及4G/以太网传输,可实现对排放源或受纳水体的生态风险自动识别与超标预警,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监测目标
-
监测排水或水域中藻类浓度、种群变化、生物毒性等级等生物指标
-
实时掌握典型污染源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
实现生物污染参数按HJ 212协议格式自动上传至环保监管平台
-
提供预警判断、生物扰动趋势分析与决策辅助
-
为水体生态修复、污染溯源、养殖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需求分析
传统水质监测指标(如COD、氨氮、总磷)虽可反映化学污染情况,但对生态系统生物扰动和潜在毒性反应的感知较弱,难以及时预判突发性或慢性生态风险。生物污染指标(如急性毒性、蓝藻密度、粪大肠菌群等)能从生态层面对环境污染变化进行“生物响应”,具备高敏感性和前瞻性,是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的关键补充。通过HJ 212协议标准化联网,可将生物数据纳入环保统一监管体系,实现合规监管。
监测方法
系统依据目标场景选择适配的监测设备(如生物毒性在线分析仪、藻类荧光分析仪、在线细菌计数系统等),采集实时生物污染数据,采集主机自动完成数据校验、编码、格式化,并通过4G或有线方式上传至环保平台。部分参数基于生物传感器、电化学检测、荧光光谱等原理进行获取,确保数据精准、连续、自动。
应用原理
-
藻类监测:通过激发特定波长荧光信号识别绿藻、蓝藻、隐藻等群体并估算浓度
-
生物毒性:基于发光菌或斑马鱼活体反应原理,评估水体整体毒性水平
-
微生物指标:通过流式细胞、ATP荧光或浊度等方式分析菌落数量变化
-
主机系统:以嵌入式架构处理多参数数据,并按HJ 212数据结构封装上传
功能特点
-
支持全自动、无人值守生物污染因子连续监测
-
原生兼容HJ 212协议,满足环保数据联网要求
-
模块化设计,支持多种生物指标组合配置
-
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现场高湿、高腐蚀环境
-
数据本地缓存与掉线续传保障数据完整性
-
可与常规水质监测参数协同,提升污染诊断精度
硬件清单
-
在线藻类监测单元(荧光法或图像识别法)
-
生物毒性监测仪(发光菌法/斑马鱼反应法)
-
在线微生物检测模块(ATP法/流式细胞法)
-
数据采集主机(支持HJ 212-2017协议)
-
通信模块(4G/以太网)
-
安装组件、防护机柜及供电系统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藻类密度监测:0~100000 cells/mL,精度±5%F.S
-
生物毒性等级:0~100%,精度≤±3%,响应时间<15分钟
-
菌落总数:1×10³~1×10⁷ CFU/mL,精度±1级
-
数据上传周期:默认5分钟~60分钟可设
-
通信协议:HJ 212-2017,支持TCP/IP、心跳包、历史补传
-
防护等级:IP65及以上,适应-20~+60℃环境
方案实现
-
选择合适水体或排放口布设生物污染监测节点
-
接入传感设备,配置参数项、监测周期与站号信息
-
配置HJ 212平台地址、数据上传频率与协议验证机制
-
数据开始连续采集与上传,平台端自动识别生物污染状态
-
设置超标预警逻辑,触发告警记录与联动机制
数据分析
-
生物毒性变化趋势分析,用于识别急慢性污染风险
-
藻类群落时序变化,辅助识别富营养化演替过程
-
微生物指标波动与污染物浓度相关性分析
-
平台生成报表,导出达标率、变化率、异常事件统计
预警决策
-
支持指标阈值配置,超限自动告警
-
联动声光报警器、短信推送、视频抓拍(选配)
-
自动生成报警日志,供溯源与执法参考
-
提供决策支持图表,辅助区域生态管控与修复方案评估
方案优点
-
满足生态环境管理对“生物-化学”双指标监测需求
-
网络化管理结构统一,便于多点集成监管
-
实现污染早期识别,有效支撑突发事件预判
-
适用面广,既可部署在工业源头,也可用于自然水体监测
-
运行稳定,数据可信,运维成本低
应用领域
-
工业园区排污口生态毒性监管
-
城市黑臭水体与湖泊藻类污染监测
-
水产养殖尾水生物指标评估
-
污水厂出水生物净化效果验证
-
水源地生态安全在线监控
效益分析
部署该系统可显著提升水环境生物安全水平,构建“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的复合监测体系,为水质提升、排污执法、生态评估提供实时数据支撑。其数据可直接对接生态环境部门平台,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监管科学性与时效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智能化手段。
国标规范
-
HJ 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数据传输标准》
-
HJ 1082-2019《水质 生物毒性检测 发光细菌法》
-
GB 21900-2008《水质 藻类生物量检测方法》
-
HJ 1091-2020《水质 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