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流量监测站应用方案
时间:2025-07-10
涉川
一、方案介绍
视觉流量监测站是一套基于高性能视觉采集、智能边缘计算和云端管理的非接触式流速、流量自动测量系统。通过高像素摄像机采集河道、水渠、管道等水体的表面运动影像,借助边缘计算设备运行视觉算法,实现水位、流速、流量等关键水文参数的自动提取和实时上传,广泛应用于河流、水利、排水防涝、智慧水务等场景,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远程可控的智能监测。
视觉流量监测站是一套基于高性能视觉采集、智能边缘计算和云端管理的非接触式流速、流量自动测量系统。通过高像素摄像机采集河道、水渠、管道等水体的表面运动影像,借助边缘计算设备运行视觉算法,实现水位、流速、流量等关键水文参数的自动提取和实时上传,广泛应用于河流、水利、排水防涝、智慧水务等场景,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远程可控的智能监测。

二、监测目标
-
实现水域断面流量的非接触式自动监测;
-
动态掌握水域水位、流速、流量变化规律;
-
提升洪水、内涝、排水异常等水文事件的预警能力;
-
实现流域管理、城市排水、水资源调度的科学决策支持;
-
支持水文数据合规采集、传输、归档,满足行业规范要求。
三、需求分析
传统流量监测手段如流速仪、水位站存在设备磨损、人力成本高、易受洪水影响等不足,无法满足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的现代水文需求。视觉流量监测站依托影像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设备无法布设、维护困难、数据不及时等问题,提升流域数字化管理水平。
传统流量监测手段如流速仪、水位站存在设备磨损、人力成本高、易受洪水影响等不足,无法满足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的现代水文需求。视觉流量监测站依托影像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设备无法布设、维护困难、数据不及时等问题,提升流域数字化管理水平。
四、监测方法
采用高清影像设备采集水域表面流动影像,基于图像识别算法提取水面流速、面积信息,结合断面数据及水位信息,依据《图像识别法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标准,自动计算断面平均流速和过水流量,完成非接触式流量测验。
采用高清影像设备采集水域表面流动影像,基于图像识别算法提取水面流速、面积信息,结合断面数据及水位信息,依据《图像识别法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标准,自动计算断面平均流速和过水流量,完成非接触式流量测验。
五、应用原理
-
视频流速识别:基于光流法、跟踪算法、人工智能识别等手段提取水面特征点位移,计算表面流速;
-
水位与断面匹配:通过水位计或视觉标尺读取水位,自动匹配断面信息,修正水面面积;
-
流量换算:根据流速剖面修正系数,将表面流速换算为平均流速,计算断面流量;
-
边缘计算:算法运行于本地网关,快速处理高分辨率视频,减轻云端负荷;
-
云端分析:远程平台进行数据存储、趋势分析、历史回溯、预警发布。
六、功能特点
-
无接触、全自动,适应各种水域工况;
-
支持全天候视频监测,夜间补光保证监测连续性;
-
边缘计算智能提速,降低网络带宽压力;
-
支持多站点、远程集中管理;
-
具备水位、流速、流量超限预警功能;
-
可私有化部署,保障数据安全合规;
-
兼容水文、水利等行业标准数据协议,便于对接第三方平台。
七、硬件组成
-
视觉采集终端:高像素CMOS传感器,具备强光抑制与夜间补光功能,满足全天候拍摄要求;
-
智能边缘计算网关:集成高性能CPU、GPU、存储及通信模块,支持本地算法运行及数据缓存;
-
通信模块:4G/5G、有线、北斗、RS485等多模式通信;
-
补光系统:自动调节亮度,夜间保障图像清晰;
-
供电系统:支持市电、太阳能供电,适应野外无人环境;
-
防护等级≥IP66,适应恶劣气候环境。
八、硬件参数(部分主要指标)
-
摄像头像素不低于400万,传感器尺寸≥1/1.8英寸;
-
夜间照度不低于0.0005Lux,补光距离≥30米;
-
边缘计算CPU≥4核,主频≥3.4GHz;
-
GPU动态频率≥750MHz,内存≥16GB;
-
存储容量≥4TB,防护等级≥IP66;
-
供电:DC12-24V,支持太阳能+蓄电池。
九、方案实现
-
现场安装影像采集设备与智能网关;
-
远程配置断面参数、水位基准线等基础信息;
-
自动采集视频与水位,运行图像算法获取流速、断面流量;
-
实时通过4G/5G或有线网络上传云平台;
-
云端进行多站点展示、趋势分析、预警发布等功能;
-
支持远程设备管理、远程算法升级。
十、数据分析
-
实时展示水位、流速、流量动态数据;
-
支持历史趋势、月度、年度统计分析;
-
支持异常数据筛查,误差分析;
-
可导出符合T-CHES 99-2023、SL651-2014等规范格式的数据报表。
十一、预警决策
-
可自定义水位、流速、流量超限阈值;
-
超限时通过短信、APP、LED大屏、云平台等多渠道发布预警;
-
支持异常事件记录、视频回放、异常日志存储,便于事后溯源。
十二、方案优点
-
高精度非接触式测流,安全可靠;
-
全天候作业,覆盖恶劣环境;
-
模块化部署,灵活扩展;
-
数据规范合规,支持环保、水利等多部门应用;
-
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干预,提升管理效率。
十三、应用领域
-
河流、水库、排水渠道、水闸、排污口等水体流量监测;
-
城市排涝、管道排水、泵站运行监控;
-
水资源调度、水利防洪、智慧水务建设;
-
环保排污监管、水文站自动化建设。
十四、效益分析
可有效提升水域流量监测自动化、精细化水平,降低传统人力测流成本和安全风险,提升洪水防控、排水调度、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助力智慧水利、数字河湖建设。
可有效提升水域流量监测自动化、精细化水平,降低传统人力测流成本和安全风险,提升洪水防控、排水调度、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助力智慧水利、数字河湖建设。
十五、国标规范
-
T-CHES 99-2023《图像识别法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
SL651-2014《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
SZY206-2016《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等。
十六、参考文献
-
《现代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原理与技术》
-
《水资源监测技术研究》
-
相关科研论文、标准文档。
十七、案例分享
该系统已在多省重点河流防汛测站、城市排涝系统、水利调度项目中应用,提升了汛期排水响应效率,保障了城市排涝畅通和水库安全运行,获得了管理部门的广泛认可。
该系统已在多省重点河流防汛测站、城市排涝系统、水利调度项目中应用,提升了汛期排水响应效率,保障了城市排涝畅通和水库安全运行,获得了管理部门的广泛认可。
上一篇:雪崩预警模型平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