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震波形数据的峰值质点速度PPV值在线监测
时间:2025-07-28
涉川
一、方案介绍
本方案围绕矿震波形数据中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eak Particle Velocity, 简称PPV)的在线提取与分析,构建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矿震监测系统。通过布设多点振动传感单元与高精度采集主机,实时采集震动波形数据,自动计算PPV指标,并通过4G/以太网传输至监控平台,为矿山结构稳定性评估、矿震活动规律研究及灾害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二、监测目标
-
实时获取矿震事件的振动波形。
-
自动计算X/Y/Z轴向及合成方向的PPV值。
-
分析PPV峰值随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
-
结合震源定位与频率分析识别异常振动事件。
-
为岩爆等灾害事件提供阈值预警。
三、需求分析
矿震作为矿山地下工程常见动力扰动现象,对结构安全、人员作业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传统人工监测无法满足对PPV指标的高频次、远程、精准采集的需求。需构建全天候、自动化、广覆盖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振动强度定量评估与风险等级划分。
四、监测方法
采用三轴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布设于井下关键区域及地表参考点,实时采集矿震过程中的加速度或速度波形信号,经数据采集终端进行A/D转换与数字滤波处理,自动提取最大瞬时速度值作为PPV指标,通过边缘计算或云平台完成数据上传与分析。
五、应用原理
振动波形可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取频谱结构,PPV代表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是衡量动载能量输入的重要物理量。依据爆破振动、地震波动理论,PPV大小与震源距离、岩体介质、震动能量呈现高度相关关系,是评价岩体结构响应与破坏风险的重要依据。
六、功能特点
-
实时三轴波形采集与峰值速度提取;
-
支持高频采样率(≥1kHz),保证波形解析度;
-
具备远程4G/以太网数据上报功能;
-
内置智能算法可计算主振频率与能量谱;
-
超阈值振动自动告警、语音或短信推送;
-
支持Web端、手机小程序等多平台查看与分析;
-
系统可扩展用于地震动强度、岩爆前兆识别等任务。
七、硬件清单
包括三轴速度型振动传感器、振动采集主机、边缘计算单元、太阳能/锂电供电模块、4G通信模块、平台接收终端等组成。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传感器量程:±50 mm/s以上;
精度:±5%;
采样率:≥1024 Hz;
分辨率:≤0.01 mm/s;
响应频段:0.5 Hz–250 Hz;
通信方式:4G/以太网;
供电方式:市电、太阳能或备用电池灵活切换。
精度:±5%;
采样率:≥1024 Hz;
分辨率:≤0.01 mm/s;
响应频段:0.5 Hz–250 Hz;
通信方式:4G/以太网;
供电方式:市电、太阳能或备用电池灵活切换。
九、方案实现
在矿井下巷道、采空区、回采工作面及地表结构关键位置部署多个监测节点。系统后台接收各节点PPV实时数据,形成震动强度空间分布图谱,并与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平台自动识别异常峰值,发出声光或远程预警信号。
十、数据分析
系统基于震动波形计算X/Y/Z方向及矢量合成PPV,结合频率特征提取主振频率与能量比值,形成“时间-空间-强度-频率”多维度数据集,分析震动源演化趋势、频繁区域分布及临界变化过程。
十一、预警决策
通过设置PPV安全阈值与频率能量特征识别标准,实现对高危震动事件自动预警。支持联动报警器、人员疏散指令或设备停机命令,增强矿震应急响应能力。
十二、方案优点
-
实时、高频、高精度振动监测;
-
支持远程化、自动化、平台化运维;
-
提供基于PPV的灾害判识依据;
-
符合爆破振动与岩爆防控相关标准;
-
可拓展多点布设、联动摄像与环境监测等功能。
十三、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矿山工程、地下开采、地铁施工、隧道爆破、岩爆预警、地震响应、古建筑保护等振动控制与安全评估场景。
十四、效益分析
本系统提高矿震识别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降低突发灾害发生概率,优化作业管理与爆破设计,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十五、国标规范
参考《爆破振动安全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矿山安全规程》《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程》等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十六、参考文献
-
《矿山地震学》
-
《岩爆理论与防治技术》
-
《工程振动与结构动力学》
-
《爆破振动效应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国家标准与行业相关技术规程文献资料。
上一篇:振动控制工程PPV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