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水质温度、溶解氧、盐度、氨氮在线监
时间:2025-09-24
涉川
方案介绍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水平亟需提升。传统水质人工检测存在频次低、延时大、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生态养殖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实时监管需求。本方案提出基于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获取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盐度和氨氮等关键参数,实现对水质的动态监测、预警与分析,为智慧农业、水产养殖和乡村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农村水域(池塘、河道、水库、养殖池)的水质关键指标。
-
建立水质大数据平台,实现可视化、趋势分析与历史回溯。
-
提供阈值预警功能,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采取治理措施。
-
支持数据共享与对接,推动数字乡村水环境智慧化管理。
需求分析
-
农业需求:保障养殖水域的溶解氧水平,避免鱼虾缺氧死亡。
-
环保需求:实时监测氨氮等污染物,支持水体污染治理。
-
农村生活需求: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水源的安全。
-
管理需求:通过远程平台统一监管,减少人工巡检成本。
监测方法
-
水温监测: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水体温度变化。
-
溶解氧监测:采用电化学法传感器测量水中溶解氧浓度。
-
盐度监测: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换算水体盐度。
-
氨氮监测:基于光学或离子选择电极原理进行水体氨氮含量监测。
-
数据采集与传输:各类传感器通过RS485接入采集主机,主机通过4G网络上传数据至云端服务器,支持手机、电脑端远程查看。
应用原理
监测系统通过布设在水体中的多参数传感器采集实时数据,经采集主机统一处理并上传至平台。平台利用数据分析与模型算法,对水质指标进行异常识别和趋势预测,并触发自动预警。
功能特点
-
多参数一体化监测,涵盖温度、溶解氧、盐度和氨氮。
-
实时数据上传,支持24小时不间断监测。
-
可视化管理平台,支持曲线、报表和地图展示。
-
支持多级预警与短信/微信通知。
-
可扩展接入水泵、增氧机,实现智能联动。
硬件清单
-
水温传感器
-
溶解氧传感器
-
盐度传感器(电导率式)
-
氨氮传感器
-
数据采集主机(RS485接口,支持4G联网)
-
太阳能供电模块与蓄电池
-
云端服务器与监测平台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温度监测范围:-5~50 ℃,精度±0.2 ℃
-
溶解氧监测范围:0~20 mg/L,精度±0.2 mg/L
-
盐度监测范围:0~50 ppt,精度±2%FS
-
氨氮监测范围:0~50 mg/L,精度±5%FS
-
数据采集主机:支持RS485/4G通信,掉电自动存储
方案实现
-
在目标水域布设多参数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数据。
-
数据通过RS485传输至采集主机,并通过4G网络上传至平台。
-
平台端对水质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趋势分析和历史回溯。
-
当水质超出阈值时,系统发出预警信息并通知管理人员。
-
可实现与智能水泵、曝气增氧设备的联动控制。
数据分析
平台支持多维度数据分析,包括时序趋势、空间分布和阈值超标情况统计;结合算法模型预测水质变化,辅助管理者提前采取措施。
预警决策
-
一级预警:轻微异常,提醒巡检。
-
二级预警:水质超标,需启动增氧、换水等措施。
-
三级预警:严重污染,需立即干预并上报管理部门。
方案优点
-
实现数字乡村水质监测自动化、智能化。
-
数据实时可视,减少人工取样与实验室检测负担。
-
提前预警,保障水产养殖与农村饮水安全。
-
支持与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融合,提升治理水平。
应用领域
-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监测
-
水产养殖池塘、水库水质监管
-
农田灌溉水源水质监测
-
河道、水库、湖泊生态环境治理
效益分析
实施本方案可有效降低水质异常导致的养殖损失,减少人工检测成本,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水平,保障饮用水安全,推动数字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国标规范
-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
HJ 212-2017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传输标准》
-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
《水质监测与分析技术》
-
《农村水环境治理与监测实践》
-
《数字乡村建设与物联网应用》
案例分享
在某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区,部署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后,养殖池塘水质异常能够在第一时间预警,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远程查看数据并联动启动增氧机,有效降低了鱼虾死亡率,养殖效益提升20%以上,同时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真实、连续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