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气象环境监测
时间:2025-04-14
涉川
一、方案介绍
田间气象监测系统是现代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时采集区域内气象要素变化数据,辅助农业决策、灾害预警与作物管理。该系统通过集成多种气象传感器,并搭载4G无线通信技术,将环境数据上传至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远程化监测。
本方案采用白色立杆支架+智能数据主机+太阳能供电模块+高精度气象传感器集成设计,兼顾稳定性、美观性与实用性,特别适用于农业科研试验区、种植基地、农场及示范园等田间场景。
二、监测目标
-
实时获取田间气象数据,辅助农事操作;
-
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辐射等关键因子;
-
建立长期数据记录,支撑农作物生长模型分析;
-
预警异常气象事件(如强风、暴雨、高温);
-
支持智慧农业系统集成,提升管理自动化水平。
三、需求分析
需求类型
|
具体说明
|
---|---|
实时气象数据
|
支持多种监测要素精确采集
|
安装适应性强
|
可适用于硬化地面或普通田地
|
通信可靠
|
无人值守,需4G远程数据传输
|
供电持续稳定
|
采用太阳能+锂电池系统,保障连续运行
|
故障自恢复
|
具备自动重连、防掉线、掉电恢复等机制
|
四、监测方法
系统采用多种环境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主机+4G通信模块集成方式,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通过无线4G网络上传至云平台。终端用户可通过PC端网页、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数据、接收告警、导出历史记录。
五、应用原理
-
气象参数测量原理:
-
温湿度:高灵敏电容式感应;
-
光照/太阳总辐射:光电探测阵列;
-
风速/风向:霍尔效应/风杯风标;
-
CO₂浓度:红外气体吸收法;
-
大气压:压电应变膜片;
-
雨量:翻斗式采样。
-
-
数据采集与通信:
-
主机定时采集各传感器数据;
-
通过RS485总线整合;
-
使用4G模块上传至远程云平台;
-
支持本地缓存与断点续传。
-
六、功能特点
-
一体化集成设计,安装维护方便;
-
多参数实时监测,支持扩展;
-
4G通信远程管理,断网自动恢复;
-
太阳能独立供电,节能环保;
-
支持微信/APP实时数据查看与告警推送;
-
全部设备符合工业级标准,耐高低温、防水防尘。
七、硬件清单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说明
|
---|---|---|---|
主体立杆支架
|
白色喷漆支架,高3.5米
|
1套
|
带避雷针、防风拉索、圆盘底座
|
防水箱
|
白色喷漆箱体
|
1只
|
内置主机与供电模块
|
数据采集主机
|
多接口,支持16路RS485
|
1台
|
内置4G模块、RS232接口、低功耗设计
|
太阳能组件
|
60W单晶硅+48Ah锂电
|
1套
|
储控一体,独立安装支架
|
百叶箱温湿度传感器
|
5合1集成型
|
1支
|
含温度、湿度、光照、CO₂、大气压
|
太阳总辐射传感器
|
高灵敏度硅光电
|
1支
|
可接入主机RS485接口
|
风速/风向传感器
|
霍尔式/风杯风标
|
各1支
|
抗风、防腐蚀设计
|
雨量传感器
|
翻斗式
|
1支
|
精度高,响应快
|
八、硬件参数(部分)
参数名称
|
量程范围
|
精度
|
---|---|---|
温度
|
-40~+85℃
|
±0.3℃
|
湿度
|
0~100%RH
|
±3%RH
|
光照强度
|
0~200000 Lux
|
±3%
|
CO₂浓度
|
0~5000 ppm
|
±50 ppm
|
大气压
|
300~1100 hPa
|
±1.5 hPa
|
太阳总辐射
|
0~2000 W/m²
|
±5%
|
风速
|
0~60 m/s
|
±0.3 m/s
|
风向
|
0~360°
|
±3°
|
雨量
|
0.2mm分辨率
|
±0.4mm
|
九、方案实现流程
-
项目现场勘察,确定立杆安装位置;
-
固定支架(地笼或膨胀螺丝安装);
-
安装传感器,接入采集主机;
-
太阳能供电系统调试;
-
配置采集间隔、上传频率等;
-
开通平台账号,实现数据可视化;
-
实现微信推送、异常报警、远程配置。
十、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
-
实时数据折线图/曲线趋势分析;
-
极值判断与变化速率监测;
-
可配置告警阈值(如风速>20m/s、CO₂过浓);
-
支持短信、微信、邮箱等多种报警方式;
-
支持报表导出、历史数据对比分析。
十一、方案优点
-
系统化部署,适配多场景农业需求;
-
高集成化设计,降低施工与运维成本;
-
稳定性高,支持无人值守与断点续传;
-
接口丰富,支持后期扩展与平台对接;
-
太阳能供电绿色节能,适用于远程山区农田;
-
外观美观、工艺抗腐,适合示范园展示。
十二、应用领域
-
农业气象站建设项目;
-
农业科研试验田与教学基地;
-
智慧农场、设施农业、精准种植;
-
特色作物栽培区(如中药材、果园、稻田);
-
自然灾害预警与农情自动感知系统。
十三、效益分析
-
提升农田信息化水平与农技指导效率;
-
降低人力成本,实现精准化灌溉与施肥;
-
降低因极端天气造成的灾损;
-
为农业生产提供数字依据,支撑智能化管理;
-
有利于农业保险、科研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