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土壤墒情四层监测方案
时间:2025-04-14
涉川
一、方案介绍
随着现代农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土壤墒情(水分状况)监测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防止旱涝灾害、实现精准灌溉的关键环节。本方案采用管式多层土壤水分温度一体化传感器,通过在耕作层以下不同深度布设监测节点,连续记录四层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趋势。
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GPRS无线通信+主动上报机制,具备长时间稳定运行能力和低运维成本,结合平台数据分析,可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动态评估与科学灌溉指导。

二、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农田耕层及其以下多层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温度;
-
识别不同土层水分变化趋势,掌握作物根区墒情状态;
-
为科学灌溉、排水、防旱抗涝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通过平台接收与分析主动上传数据,避免数据遗漏。
三、需求分析
传统农田水分监测存在点位少、周期长、响应慢、不能远程采集等不足。特别是在气候多变、作物需水规律复杂的背景下,种植者急需一种实时、精准、分层感知的土壤墒情监测手段。
本方案具备以下优势:
-
实现0~100cm深度4层同步监测,贴合根系层分布;
-
无线通信+太阳能供电,适合无电区域;
-
精准采集+远程查看,减少人工巡检频率;
-
多功能集成设计,适应田间恶劣环境。
四、监测方法
-
采用专用管式四层一体化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可在同一管道中设置多个探头,对不同深度同时采样;
-
水分探测采用高频容值法,避免土壤电导率干扰,精度高、稳定性强;
-
温度采样模块内嵌数字传感器,反应灵敏;
-
采集器支持主动上报、定时上传、掉线补发等机制,保障数据完整性;
-
所有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上报至云平台,支持Web端、手机App查看。
五、系统组成
模块
|
功能说明
|
---|---|
四层管式土壤传感器
|
同时监测10cm、20cm、40cm、60cm四个深度的温度与水分
|
数据采集终端
|
内嵌GPRS通讯模块,支持4通道接入,定时或主动上传数据
|
太阳能供电系统
|
10W太阳能板+6AH磷酸铁锂电池,具备连续阴雨天续航能力
|
安装支架与防护组件
|
支持田间长期部署,具备防雷、防水、防腐蚀能力
|
数据管理平台(选配)
|
实现数据查看、曲线图分析、报警配置、报表导出、API接口等功能
|
六、技术参数
参数项
|
数值或范围
|
---|---|
水分测量范围
|
0~100%(体积含水率)
|
温度测量范围
|
-50℃ ~ +100℃
|
水分测量精度
|
±2%
|
温度测量精度
|
±0.2℃
|
分辨率
|
水分0.1%、温度0.1℃
|
供电方式
|
10W太阳能板 + 6AH锂电池
|
通信方式
|
GPRS无线数据上传,主动上报支持平台对接
|
安装方式
|
埋设式/半埋式,支架辅助固定
|
数据上传频率
|
支持定时上传(如10分钟/次,可设定)
|
工作环境
|
防尘防水,适应 -40℃~+85℃ 野外工作环境
|
数据存储与容错
|
支持断点续传、掉线缓存、数据日志备份
|
七、方案实现
-
传感器埋设:
-
在典型耕作区域选择一个代表性采样点;
-
以10、20、40、60cm为深度,插入管式探头确保测量层精确对应目标层位;
-
每一层均内置水分与温度双传感器;
-
-
终端接入与供电部署:
-
管式传感器通过RS485或数字接口与采集器连接;
-
采集器固定于支架上,内置太阳能板朝南倾斜45°安装;
-
通信模块自动连接GPRS信号网络,进行远程数据上传;
-
-
平台查看与管理:
-
用户可通过账号在电脑网页或手机App中实时查看墒情数据;
-
可设置报警值,如某层土壤水分低于30%,系统推送提醒;
-
支持数据导出,便于农业科研、气象服务和智能灌溉决策使用。
-
八、功能特点
-
四层多点同步监测:实现根层上下土壤墒情的全景感知;
-
无线通信,免布线:适合偏远农业区,免去布线成本;
-
低功耗稳定运行:内置电池+太阳能供电,适应无人值守需求;
-
高精度数据输出:避免误判,适配农业、气象、水利监测精度需求;
-
智能平台集成:可扩展大屏显示、远程控制灌溉联动等功能;
-
防护设计可靠:设备适应风吹日晒、雨雪冰冻等复杂气候环境。
九、应用领域
-
精准农业土壤墒情监测
-
农田灌溉管理与科学施水
-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配套建设
-
气象监测站与农业科研试验站
-
灌区工程、水土保持示范区
-
智慧农业大数据采集网点
十、效益分析
维度
|
预期效益
|
---|---|
农业生产
|
提高灌溉科学性,避免过度浇水或干旱造成的作物损失
|
节水节能
|
根据数据控制灌溉频率与时长,有效节水20%-40%
|
管理效率
|
通过远程查看与告警,大幅降低人工巡查和误判成本
|
智能升级
|
为构建农业智能灌溉系统、联动阀门控制提供监测基础
|
数据积累
|
土壤水分长期曲线分析有利于区域农业气候模型建立与优化研究
|
上一篇:田间气象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