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本地小气候监测
    时间:2025-05-04 涉川
    1. 方案介绍
    本地小气候监测方案旨在通过建设小范围、高精度、全天候的微气象观测系统,获取目标区域内关键气象参数的变化趋势,辅助农业生产、病虫害预警、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管理等工作。系统采用分布式传感网络与数据平台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特定地块、农田、林地、园区等区域的“局域气候”长时序、精细化、智能化监测。

    2. 监测目标
    • 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小气候指标(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辐射、气压等)
    • 精确监控作物或植物所处环境的动态变化
    • 为精准农业、虫害防控、水肥调度提供支撑数据
    • 记录并分析年季节、日周期下的气象特征和微气候演变趋势

    3. 需求分析
    • 大气气象站数据难以反映农田、林地等地表异质性所导致的小气候差异
    • 地形、植被、水体等影响导致气候数据出现空间局部性偏差
    • 科研/农技/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区域内“实地实测”的气候动态数据
    • 需要远程、自动化、低维护、可视化的数据采集平台支撑日常决策

    4. 监测方法
    • 在目标区域布设本地自动气象站
    •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气象参数
    • 数据通过4G/NB-IoT无线传输至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
    • 平台实时展示、趋势分析、导出报表并可进行预警设置

    5. 应用原理
    系统依据微气候监测原理,利用地面层环境传感器,在1.5~3米高度连续监测温湿度、风场、辐射与降雨等参数,并结合地形因素和空间分布实现“面状”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通过比对主气象站数据与小气候站点数据,揭示微尺度气象变化。

    6. 功能特点
    • 多参数联测:温湿风雨辐射等关键指标一站式监测
    • 高时效性:采集间隔可配置(1分钟~1小时)
    • 自动上传: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实时数据同步
    • 支持远程校准、异常诊断与状态上报
    • 云平台/手机APP支持地图定位、历史曲线、报表导出、超限预警
    • 支持太阳能+电池供电,适应无电野外环境

    7. 硬件清单
    1. 本地自动气象监测站主机
    2. 温湿度传感器
    3. 风速风向传感器(低启动风速型)
    4. 雨量传感器(翻斗式)
    5. 气压传感器
    6. 光照/辐射传感器(可选紫外/总辐射)
    7. 太阳能供电系统(电池+控制器)
    8.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4G/NB-IoT)
    9. 安装支架与防雷接地系统

    8.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温度:-40~+85℃,精度±0.2℃
    • 相对湿度:0~100%RH,精度±2%RH
    • 风速:0~40m/s,精度±0.3m/s,启动风速≤0.5m/s
    • 风向:0~360°,精度±3°
    • 雨量:0~4mm/min,精度±0.2mm
    • 大气压:300~1100hPa,精度±0.5hPa
    • 辐射:0~2000W/m²,精度±5%

    9. 方案实现
    • 根据监测范围布设若干气象节点,确保空间代表性
    • 安装支架置于无遮挡区域,设备布设距地面1.5~2m
    • 启动采集程序并测试数据传输与电源系统稳定性
    • 配置数据平台用户权限、指标展示模块及预警阈值
    • 形成定期分析报表供用户参考与研判

    10. 数据分析
    • 实时展示与存储数据指标图表(折线图、日趋势、月变化)
    • 日照时数、昼夜温差、极值统计分析
    • 多站点对比分析、异常波动识别
    • 数据可导出Excel、PDF格式供科研或政府报送

    11. 预警决策
    • 阈值超限(如高温、大风、突降雨)实时提醒
    • 可接入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同步发布信息
    • 用户可自定义作物敏感气候指标并设置短信/微信通知

    12. 方案优点
    • 空间精度高,可反映局地差异
    • 成本低于标准气象站,部署灵活
    • 自动运行、数据完整性强、适应野外场景
    • 有利于农业管理、科研数据积累和生态预警

    13. 应用领域
    • 农田、水稻区、果园、茶园、蔬菜基地等农业场景
    • 高山丘陵地带、森林生态区、湿地保护区
    • 城市绿地、小气候示范园、科研实验区
    • 荒漠化监控、草原牧场气候监测等

    14. 效益分析
    •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度,降低极端天气损失
    • 有效支撑作物种植、采收、病虫害预警等决策
    • 促进农场精细化管理、气候适宜性评估
    • 为科研机构积累长期时序小气候数据

    15. 国标规范
    • GB/T 20524-2006《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规范》
    • GB/T 33795-2017《小型自动气象站技术要求》
    • GB/T 35158-2017《农田小气候观测方法》

    16. 参考文献
    • 《农业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技术》
    • 《微气候监测与农业精准管理》
    • FAO Guidelines on Agrometeorological Stations
    • 国家气象局农业生态气象研究中心文献资料

    17. 案例分享
    在云南元谋旱地农业试验站部署小气候观测点6套,布设于不同坡向、海拔和植被密度区域,系统运行后发现坡顶、林下与低洼区气温差异最高达4.3℃,风速差异达2.1m/s,有效解释了作物长势差异,并用于指导节水灌溉与种植结构调整,受到当地农业局广泛认可。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