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浴场水质监测
时间:2025-05-07
涉川
一、方案介绍
针对海滨浴场水质受污染物输入、潮汐变化和人流密集影响频繁波动的特点,本方案建设基于4G无线传输的水质在线监测站,实时采集海水关键指标,实现远程可视化监管、污染预警和数据分析,为海水浴场安全开放、环保执法及公众信息发布提供科学支撑。
二、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海水关键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浊度、pH、氨氮、叶绿素等);
-
及时发现污染事件(如污水排放、赤潮预兆);
-
为浴场开放与关闭提供科学依据;
-
为生态保护、公众健康和管理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三、需求分析
海滨浴场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区域,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游客健康与旅游形象。传统采样检测手段周期长、滞后性强,缺乏对污染突发事件的实时感知与响应能力,亟需部署自动化、连续在线、远程监管的智慧监测体系。
四、监测方法
-
在浴场水域部署浮标式或岸基式水质监测站;
-
安装多参数水质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
-
通过4G/物联网通信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
-
平台支持实时查看、历史分析、异常报警与报表导出。
五、应用原理
水质传感器以电化学、光学、离子选择性电极等原理测得海水参数;采集终端将模拟/数字信号转化为数据并通过4G发送至服务器;平台进行实时展示、数据比对与阈值预警,结合位置坐标与时间序列实现动态监管。
六、功能特点
-
多参数一体化监测(支持5~10项水质指标)
-
实时在线,数据秒级上传与云端展示
-
远程运维,支持设备故障、断电自动告警
-
水质异常报警推送微信/短信
-
可结合气象/潮位/人流数据形成综合评估
-
支持对接政务平台或公众查询端口
七、硬件清单
-
水质多参数传感器(模块组合)
-
数据采集与控制终端(4G通讯)
-
浮标式或固定岸基式监测结构(不锈钢/工程塑料)
-
电源系统(太阳能+锂电池)
-
云平台系统(含Web端+手机端)
-
可选:摄像头、气象模块、LED信息屏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pH:0–14,精度±0.1
-
溶解氧(DO):0–20 mg/L,精度±0.2 mg/L
-
电导率:0–200 mS/cm,精度±1%
-
温度:-5~+50°C,精度±0.2°C
-
浊度:0–1000 NTU,精度±2%
-
氨氮:0–10 mg/L,精度±0.2 mg/L
-
叶绿素a(选配):0–400 μg/L,精度±3%
-
蓝藻浓度(选配):0–100,000 cells/mL,精度±5%
九、方案实现
-
选定浴场典型水域布设监测站(浮标/岸基);
-
安装水质传感器与数据终端,配置采集频率与上传周期;
-
数据通过4G上传至平台,地图上标记监测点;
-
平台展示实时曲线、报警状态、历史数据查询;
-
设置水质报警阈值,与生态管理部门联动响应。
十、数据分析
-
实时水质曲线与对比图(小时/日/周)
-
趋势分析与周期性波动评估(如潮汐影响)
-
异常识别(突升突降、越限波动)
-
多点数据对比识别污染来源方向
-
季节性分析(如夏季污染风险模型)
十一、预警决策
-
系统内置水质预警模型,支持多参数综合判断
-
一旦水质参数超过设定阈值,立即发出多渠道报警(微信/短信/平台)
-
支持与管理部门联动,触发闭园预案
-
可用于公众信息发布平台更新实时浴场水质情况
十二、方案优点
-
高自动化:免人工、远程监控
-
通讯稳定:4G无线覆盖广,数据稳定可靠
-
快速响应:实时感知污染变化,提前预警
-
模块组合:传感器灵活配置,适应不同水质环境
-
环保低耗:太阳能供电,适合岸边/海面无人值守场景
十三、应用领域
-
国家级与地方海水浴场
-
旅游景区海域与近岸水质保护区
-
生态红线管控海岸段
-
海洋牧场/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
海洋排污口周边监管水域
-
应急监测任务部署点
十四、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及时发现污染,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社会效益:增强游客信心,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管理效益:提升滨海景区智能化与数字化监管水平;
经济效益:降低浴场污染事件带来的声誉和整改损失。
社会效益:增强游客信心,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管理效益:提升滨海景区智能化与数字化监管水平;
经济效益:降低浴场污染事件带来的声誉和整改损失。
十五、国标规范
-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
《HJ 1001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GB/T 24781-2009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
《海滨浴场水质监测与风险预警技术指南(试行)》
十六、参考文献
-
国家生态环境部:《海洋环境监测年度报告》
-
《海滨旅游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
《智能化海水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物联网在滨海水质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十七、案例分享
青岛某国家级海水浴场于2023年部署水质在线监测浮标3套,实现夏季客流高峰期间水质实时动态掌控。系统通过分析溶解氧、氨氮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在8月检测出一次突发污染倾向,环保部门迅速响应并加强污水入海口管控,成功避免事态扩大,游客满意度保持在高水平。
上一篇:沿海地下水位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