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协议a01007/a01008风速与风向监测因子方案
时间:2025-05-09
涉川
方案介绍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符合《HJ 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的风速(a01007)与风向(a01008)监测系统。系统依托高精度超声或机械风传感器,通过智能采集器与通讯模块,实现风速、风向数据的连续自动采集与合规上传,为污染源排放、扩散建模、应急响应与气象补偿提供实时风场参数支持。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符合《HJ 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的风速(a01007)与风向(a01008)监测系统。系统依托高精度超声或机械风传感器,通过智能采集器与通讯模块,实现风速、风向数据的连续自动采集与合规上传,为污染源排放、扩散建模、应急响应与气象补偿提供实时风场参数支持。

监测目标
通过精准监测风速与风向,达到以下目标:
通过精准监测风速与风向,达到以下目标:
-
为污染物扩散、稀释建模提供实时风场背景数据;
-
实现污染源监控系统气象因子监测的标准化与协议合规;
-
辅助识别污染传输路径、源解析、溯源分析等工作;
-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中的预警响应效率;
-
满足环保局风速(a01007)、风向(a01008)上传标准与频率要求。
需求分析
风速和风向是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与输运的关键驱动参数,尤其在污染源监管中,风速直接影响排放稀释速率,而风向决定污染输送路径。因此,在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中部署符合HJ 212协议的风速、风向监测模块,成为实现数据合规传输、精确模型分析和联合管控的必要条件。此外,系统还需兼容高温、高湿、低温等复杂气象条件,具备远程管理与异常报警等功能,满足无人值守的长期运行需求。
风速和风向是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与输运的关键驱动参数,尤其在污染源监管中,风速直接影响排放稀释速率,而风向决定污染输送路径。因此,在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中部署符合HJ 212协议的风速、风向监测模块,成为实现数据合规传输、精确模型分析和联合管控的必要条件。此外,系统还需兼容高温、高湿、低温等复杂气象条件,具备远程管理与异常报警等功能,满足无人值守的长期运行需求。
监测方法
系统基于安装在标准高度的风速风向传感器进行连续采样,数据通过采集终端转为212协议格式数据帧,包括因子编码(a01007、a01008)、采样时间、监测数值等字段。数据定时上传至环保局平台,可设定分钟级、小时级上传周期,支持平均值、最大值、瞬时值、风向角度分类等参数。
系统基于安装在标准高度的风速风向传感器进行连续采样,数据通过采集终端转为212协议格式数据帧,包括因子编码(a01007、a01008)、采样时间、监测数值等字段。数据定时上传至环保局平台,可设定分钟级、小时级上传周期,支持平均值、最大值、瞬时值、风向角度分类等参数。
应用原理
常见风速风向监测仪表采用以下原理:
常见风速风向监测仪表采用以下原理:
-
超声波原理: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间差,计算水平风速与风向,无机械部件,维护量小,适合高精度场合;
-
机械原理:风杯测量风速,风标测量风向,结构简单、抗干扰强,适合常规环境;
信号由采集器读取后,转换为HJ 212兼容数据帧,并通过4G、NB-IoT或有线网络上传环保平台。
功能特点
-
支持HJ 212-2017协议数据打包上传;
-
可同时采集并上传a01007风速与a01008风向因子;
-
传感器具备抗风、抗震、抗电磁干扰能力;
-
系统支持远程参数配置、诊断与重启;
-
具备断电缓存与异常数据上报功能;
-
兼容太阳能供电与市电供电模式,适配固定站与移动监测车载系统;
-
支持风速风向多种统计值上传(如1分钟平均、10分钟最大值等)。
硬件清单
-
风速风向传感器(超声波或机械型)
-
数据采集控制器(支持212协议、RS485通信)
-
通信模块(4G/NB-IoT/以太网可选)
-
安装支架、标准高度立杆(10米或指定高度)
-
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组或市电电源模块
-
防雷器、防水箱体、防护罩
-
SIM卡(公网或VPN接入)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风速(a01007):
风速(a01007):
-
测量范围:0~60 m/s
-
分辨率:0.1 m/s
-
精度:±0.3 m/s 或±3%(超声波型)
风向(a01008):
-
测量范围:0~360°
-
分辨率:1°
-
精度:±3°(无死区)
-
工作温度:-40~+70℃
-
通信接口:RS485(Modbus RTU或定制协议)
-
数据格式:支持HJ212协议(CN=2011, MN, ST=22, CP段包含a01007-Rtd与a01008-Rtd)
-
防护等级:IP65及以上
方案实现
系统安装于污染源周边或空气质量自动站点,通过加装立杆保证风速风向测点位于无遮挡通风区域。接入采集器并完成设备参数配置、HJ 212字段初始化后,进行平台对接调试。上传周期可配置为1~10分钟,数据接收平台可实现实时查看与统计分析。系统可接入现有环保监管平台或独立部署为企业自有监控平台。
系统安装于污染源周边或空气质量自动站点,通过加装立杆保证风速风向测点位于无遮挡通风区域。接入采集器并完成设备参数配置、HJ 212字段初始化后,进行平台对接调试。上传周期可配置为1~10分钟,数据接收平台可实现实时查看与统计分析。系统可接入现有环保监管平台或独立部署为企业自有监控平台。
数据分析
平台接收到的数据可用于绘制风场图、风向玫瑰图、污染扩散模拟等。通过与PM、SO₂、NOx等污染因子联动分析,可实现污染扩散路径还原、排放溯源分析、污染重现建模等。风速波动与突变也可结合污染浓度异常作为预警触发条件。
平台接收到的数据可用于绘制风场图、风向玫瑰图、污染扩散模拟等。通过与PM、SO₂、NOx等污染因子联动分析,可实现污染扩散路径还原、排放溯源分析、污染重现建模等。风速波动与突变也可结合污染浓度异常作为预警触发条件。
预警决策
可设置风速过低(静风)或风速过高(强风)报警阈值,以及风向突变预警机制。系统结合污染物变化情况,判断风场变化对污染物输运的影响,并支持区域联合执法、事故预警发布与快速响应。
可设置风速过低(静风)或风速过高(强风)报警阈值,以及风向突变预警机制。系统结合污染物变化情况,判断风场变化对污染物输运的影响,并支持区域联合执法、事故预警发布与快速响应。
方案优点
-
符合环保HJ 212协议标准,无需额外协议开发;
-
风速风向数据采集精准稳定,适配多种环境;
-
易安装、低维护,长期稳定运行能力强;
-
可融合气象因子分析系统与污染物浓度数据;
-
便于与自动监测站、污染源监测系统集成部署;
-
支持风速与风向同步上传、远程设置、异常诊断。
应用领域
-
污染源自动监控点气象因子监测
-
空气质量自动站风场监测辅助因子
-
工业园区扩散模型气象输入
-
应急监测车/无人值守微站部署
-
气象补偿计算、风向污染溯源分析系统
效益分析
该系统提升了污染源排放监测的精度与气象补偿能力,有效支撑了大气污染扩散路径分析、污染源定位与预警响应工作。部署后可大幅减少人工采样、手工统计成本,提高环境监管的自动化、智能化与科学化水平。特别是在多源复杂区域,风速风向数据为污染协同治理提供了精准支撑。
该系统提升了污染源排放监测的精度与气象补偿能力,有效支撑了大气污染扩散路径分析、污染源定位与预警响应工作。部署后可大幅减少人工采样、手工统计成本,提高环境监管的自动化、智能化与科学化水平。特别是在多源复杂区域,风速风向数据为污染协同治理提供了精准支撑。
国标规范
-
HJ 212-2017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HJ 1012-2018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
GB/T 32230-2015 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技术条件
-
GB/T 18710-2002 风速风向仪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
《HJ212协议设备接入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
-
《环境气象观测技术与规范》气象出版社
-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运维手册》
案例分享
2023年,广东某大型钢铁企业在厂区边界布设多套支持a01007/a01008因子监测的风速风向系统,设备通过HJ 212协议与市环保平台实时联网。系统部署后结合污染物浓度数据与风场分析,有效识别出厂区东北侧风向主导期间易形成污染传输通道,进而调整排放时段与风场避峰策略,显著降低了敏感区域污染物浓度超标频次,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环保信誉。
2023年,广东某大型钢铁企业在厂区边界布设多套支持a01007/a01008因子监测的风速风向系统,设备通过HJ 212协议与市环保平台实时联网。系统部署后结合污染物浓度数据与风场分析,有效识别出厂区东北侧风向主导期间易形成污染传输通道,进而调整排放时段与风场避峰策略,显著降低了敏感区域污染物浓度超标频次,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环保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