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平台上传噪声等级监测
时间:2025-05-09
涉川
方案介绍
本方案围绕环境噪声在线监测需求,构建一套符合环保平台数据上传要求的噪声等级监测系统。系统采用高精度噪声传感器与智能采集模块,实时获取环境等效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关键参数,并基于HJ 212-2017协议或地方环保平台定制协议实现数据打包、加密与远程上传,适用于工业园区、城市敏感区域、交通干线及施工工地等多种场景。
本方案围绕环境噪声在线监测需求,构建一套符合环保平台数据上传要求的噪声等级监测系统。系统采用高精度噪声传感器与智能采集模块,实时获取环境等效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关键参数,并基于HJ 212-2017协议或地方环保平台定制协议实现数据打包、加密与远程上传,适用于工业园区、城市敏感区域、交通干线及施工工地等多种场景。

监测目标
-
实现对区域环境噪声水平的实时、连续、自动监测
-
获取昼夜声环境变化趋势,用于评价声环境质量
-
支持环保局平台合规上传Leq等噪声因子
-
为超标预警、违法取证、执法评估和公众公示提供数据支撑
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加速与生态环保要求提高,噪声已成为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传统人工监测难以满足时效性与数据完整性要求,急需部署自动化监测系统。环保平台明确要求部分敏感区域、重点行业需实时上传噪声因子数据,系统需具备全天候运行、高精度感测、数据合规打包、远程控制与多方式通信功能,以支持监管执法与趋势分析。
随着城市化加速与生态环保要求提高,噪声已成为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传统人工监测难以满足时效性与数据完整性要求,急需部署自动化监测系统。环保平台明确要求部分敏感区域、重点行业需实时上传噪声因子数据,系统需具备全天候运行、高精度感测、数据合规打包、远程控制与多方式通信功能,以支持监管执法与趋势分析。
监测方法
系统采用测量麦克风获取环境中噪声信号,经模拟或数字处理模块提取等效声级(Leq)、统计声级(L5、L10、L50、L90、L95)及瞬时声压级(SPL)等数据,按分钟、小时或昼夜平均等时段进行统计。数据按环保协议格式封装并定时通过4G/有线网络上传。
系统采用测量麦克风获取环境中噪声信号,经模拟或数字处理模块提取等效声级(Leq)、统计声级(L5、L10、L50、L90、L95)及瞬时声压级(SPL)等数据,按分钟、小时或昼夜平均等时段进行统计。数据按环保协议格式封装并定时通过4G/有线网络上传。
应用原理
噪声监测基于声压级测量原理,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A计权网络处理(模拟人耳感知),最终转换为Leq、Lmax、Lmin等指标。系统内嵌标准化分析算法,确保输出数据与国家/地方标准一致。
噪声监测基于声压级测量原理,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A计权网络处理(模拟人耳感知),最终转换为Leq、Lmax、Lmin等指标。系统内嵌标准化分析算法,确保输出数据与国家/地方标准一致。
功能特点
-
实时监测Leq、Lmax、Lmin、L10、L90等噪声等级数据
-
支持HJ 212-2017协议或本地环保局协议格式上传
-
具备全天候全天时监测能力(含夜间低噪监测)
-
数据超标报警、远程查询、参数配置和断点续传功能
-
可扩展视频抓拍、定位回传和扬尘联动等功能
-
适配太阳能或市电供电,多平台对接兼容性强
硬件清单
-
声级计模块(A级计权,符合IEC 61672标准)
-
麦克风前置放大器(防风防雨结构)
-
嵌入式采集控制器(支持HJ212或定制协议)
-
4G/NB-IoT通信模块
-
电源系统(太阳能+锂电池/市电)
-
安装立杆、防护箱、隔音罩(选配)
-
SIM卡及平台对接接口模块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测量范围:30~130 dB
-
频率范围:20Hz~12.5kHz
-
计权网络:A计权(符合IEC标准)
-
时间计权:快(Fast)/慢(Slow)/等效(Leq)
-
精度等级:1级或2级(依据部署场景)
-
通信接口:RS485、RJ45、4G等
-
防护等级:IP65及以上,抗雷击处理
方案实现
系统部署在目标监测点位,安装于2.5~4米高度、无遮挡通风区域。完成硬件组装与供电部署后,通过软件设定设备ID、MN号、协议字段等参数。系统每1~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按设定周期上传至环保平台。通过配置管理平台可实现远程参数修改、设备状态查看与数据备份。
系统部署在目标监测点位,安装于2.5~4米高度、无遮挡通风区域。完成硬件组装与供电部署后,通过软件设定设备ID、MN号、协议字段等参数。系统每1~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按设定周期上传至环保平台。通过配置管理平台可实现远程参数修改、设备状态查看与数据备份。
数据分析
平台可对接收到的噪声等级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包括昼夜分布图、时段趋势图、超标次数统计等。结合 GIS 可视化,可生成噪声污染分布图,辅助决策者识别重点噪声污染时段和区域,分析噪声与交通、施工等因素的关系。
平台可对接收到的噪声等级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包括昼夜分布图、时段趋势图、超标次数统计等。结合 GIS 可视化,可生成噪声污染分布图,辅助决策者识别重点噪声污染时段和区域,分析噪声与交通、施工等因素的关系。
预警决策
可自定义噪声阈值(如昼间70dB、夜间55dB),系统支持超标报警与短信/平台推送。也可联动现场警示灯、摄像头自动抓拍取证,辅助执法取证及敏感区域管控预案执行。
可自定义噪声阈值(如昼间70dB、夜间55dB),系统支持超标报警与短信/平台推送。也可联动现场警示灯、摄像头自动抓拍取证,辅助执法取证及敏感区域管控预案执行。
方案优点
-
高精度、全天候噪声监测能力
-
协议合规上传,满足环保局接入标准
-
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与拓展
-
可与其他环保监测因子联动,实现多维度监管
-
支持远程控制与数据备份,适配无人值守场景
应用领域
-
工业园区噪声污染源监管
-
城市道路与高架桥交通噪声监测
-
施工工地噪声扰民监管
-
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监测
-
智慧城市与城市环境监测平台集成
效益分析
通过自动化噪声监测系统部署,有效替代人工巡查与定点监测,提升监管覆盖范围与频率,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安静。系统提供的连续数据可支撑政策制定、污染治理与执法评估,为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自动化噪声监测系统部署,有效替代人工巡查与定点监测,提升监管覆盖范围与频率,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安静。系统提供的连续数据可支撑政策制定、污染治理与执法评估,为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国标规范
-
HJ 212-2017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T 3785.1-2010 电声学 声级计 第1部分:规范
-
IEC 61672-1:2013 声级计国际标准
-
HJ/T 10.1~10.3-1996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标准
参考文献
-
《声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生态环境部
-
《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中国环境出版社
-
《声级计使用与校准手册》国家声学研究所
案例分享
2022年,北京市某核心城区部署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覆盖40余个噪声敏感点位,实现24小时连续上传数据至环保局平台。平台基于上传数据生成噪声污染地图,并联动城市治理系统,成功干预十余起工地深夜施工噪声扰民问题,获得居民高度评价。
2022年,北京市某核心城区部署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覆盖40余个噪声敏感点位,实现24小时连续上传数据至环保局平台。平台基于上传数据生成噪声污染地图,并联动城市治理系统,成功干预十余起工地深夜施工噪声扰民问题,获得居民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