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智能监测
时间:2025-05-16
涉川
一、方案介绍
本方案旨在构建海洋牧场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通过4G网络传输技术与多种物联网设备相结合,实现对养殖海区的水质、气象、鱼群行为和养殖设备的智能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融合水下图像识别、多参数感知、自动投喂与增氧控制等功能,提升海洋牧场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科学管理水平。
本方案旨在构建海洋牧场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通过4G网络传输技术与多种物联网设备相结合,实现对养殖海区的水质、气象、鱼群行为和养殖设备的智能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融合水下图像识别、多参数感知、自动投喂与增氧控制等功能,提升海洋牧场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科学管理水平。
二、监测目标
-
实时获取养殖海区水温、盐度、溶解氧、pH、氨氮、叶绿素等关键水质参数
-
采集风速、风向、气压、温湿度等海洋气象数据
-
监控鱼群密度、活动状态、生长动态
-
实现自动化投喂、增氧、水泵控制与平台远程管理
-
实现预警机制,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
三、需求分析
项目类型
|
需求内容
|
水质监测
|
高频次实时在线采集海水关键参数,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
鱼群管理
|
水下摄像头监控鱼类生长状态、密度分布,辅助判断养殖密度
|
环境监测
|
获取外部风力、气压、天气变化信息,评估气候对养殖影响
|
自动化作业
|
投喂、增氧、水泵实现智能联动控制,减少人工干预
|
数据传输
|
使用4G无线通信确保海上远距离实时数据回传
|
安全预警
|
超限数据触发预警,支持微信/短信/平台消息通知
|
四、监测方法
-
多参数水质探头布设于海区网箱或浮标下,定时采集并上传
-
海洋气象站安装于浮台或平台支架上,采集气象五要素
-
水下摄像系统以定时/触发方式采集鱼群图像,结合图像识别分析
-
智能投喂系统按时间、鱼群活跃度等规则控制投喂量
-
物联网控制模块远程管理增氧机、水泵,支持联动与手动模式切换
五、应用原理
系统基于传感技术、无线通信与云计算架构,融合环境传感器、机器视觉与PLC/物联网控制器,实现现场采集、远程传输、智能识别、联动控制。所有终端设备接入统一平台,实现“一图掌控、一键调控”。
系统基于传感技术、无线通信与云计算架构,融合环境传感器、机器视觉与PLC/物联网控制器,实现现场采集、远程传输、智能识别、联动控制。所有终端设备接入统一平台,实现“一图掌控、一键调控”。
六、功能特点
-
支持多种水质参数7×24小时连续采集
-
水下摄像支持低光红外补光与自动取样
-
AI智能识别鱼群密度与活动变化
-
投喂系统具备自动校准与计划设定功能
-
支持设备智能启停、定时运行或数据联动控制
-
平台支持多用户、多角色访问权限管理
-
报表输出、数据导出、历史趋势可视化
七、硬件清单
设备名称
|
功能说明
|
多参数水质传感器
|
监测温度、盐度、溶解氧、pH、氨氮、叶绿素
|
海洋气象站
|
风速风向、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
|
水下相机系统
|
实时拍摄鱼群动态,支持图像识别
|
自动投喂机
|
定时、智能投喂颗粒饲料
|
增氧机、水泵
|
水体富氧、流动性维护,防止鱼群缺氧或水质恶化
|
IoT控制主机
|
控制投喂、增氧、水泵,支持4G远传
|
光伏/电池供电
|
解决海区供电难题,保障系统持续运行
|
八、硬件参数(示例)
设备
|
量程
|
精度
|
温度
|
-5℃~+50℃
|
±0.1℃
|
盐度
|
0~50 ppt
|
±0.1 ppt
|
溶解氧
|
0~20 mg/L
|
±0.1 mg/L
|
pH
|
0~14
|
±0.05
|
氨氮
|
0~10 mg/L
|
±0.05 mg/L
|
叶绿素
|
0~400 μg/L
|
±3% F.S.
|
风速
|
0~60 m/s
|
±0.3 m/s
|
图像分辨率
|
1080P/4K(带红外夜视)
|
自动调整
|
九、方案实现
-
平台与设备选型确认,根据海区网箱数量布设采集单元
-
各传感器与摄像系统固定于浮体或架设结构
-
现场安装4G主机,连接电源与传感器,完成组网
-
云平台调试对接,完成参数设置、自动投喂逻辑设定
-
实现远程监控、移动端查看、定期数据存储分析
十、数据分析
-
实时水质参数曲线分析与历史比对
-
图像识别鱼群密度变化趋势
-
投喂量与鱼群活跃度关联分析
-
事件记录(如台风、风暴前后水质变异)
-
可视化鱼群分布热力图、预警记录趋势图
十一、预警与决策
报警类型
|
触发条件示例
|
通知方式
|
水质异常
|
DO<4 mg/L,pH异常,氨氮超标等
|
微信+短信
|
鱼群异常
|
图像识别活跃度低、密度突降
|
平台+移动端提示
|
设备故障
|
增氧机异常断电、投喂机无响应
|
微信报警
|
天气预警
|
风速>30 m/s、气压急降提示强对流天气
|
平台联动提醒
|
十二、方案优点
-
全要素监测,涵盖水、气、鱼、设备等全维数据采集
-
远程智能控制,投喂与增氧可按数据自动决策
-
可视化分析平台,移动端与电脑端同步监控
-
智能识别算法,提升判断效率与养殖管理精度
-
系统集成性强,便于拓展、升级及维护
十三、应用领域
-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
离岸深水网箱养殖项目
-
海湾、港湾、滩涂智能渔场
-
智能水产养殖科研项目
-
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
十四、效益分析
效益类型
|
内容
|
管理效益
|
降低人工投喂、巡查频次,提升养殖效率
|
生态效益
|
水质实时掌控,减少污染,降低病害风险
|
经济效益
|
提高鱼类成活率与生长率,减少饲料浪费,增加产出
|
决策效益
|
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科学化、精准化养殖管理
|
十五、国标规范
-
GB/T 20223-2006《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技术规范》
-
GB/T 21534-2019《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
GB/T 13306-2020《海洋监测浮标技术规范》
-
NY/T 3016-2016《智能渔业信息平台系统技术规范》
十六、参考文献
-
《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技术指南》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研究进展》 水产科学,2022年第41卷
-
《基于4G和物联网的智能渔业监控系统设计》 农业工程技术期刊
-
《现代渔业科技》系列研究资料及技术手册
十七、案例分享
广东智能海洋牧场试点项目
部署50余套多参数水质监测浮标、水下摄像监控与自动投喂系统,实现了对海域鱼类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年均鱼类单位养殖产出提升12%,投喂效率提升20%,设备故障率降低60%,成为国内海洋牧场智能化管理示范标杆。
广东智能海洋牧场试点项目
部署50余套多参数水质监测浮标、水下摄像监控与自动投喂系统,实现了对海域鱼类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年均鱼类单位养殖产出提升12%,投喂效率提升20%,设备故障率降低60%,成为国内海洋牧场智能化管理示范标杆。
上一篇:温度链多深度水温在线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