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异味扰民空气污染在线监测
时间:2025-05-22
涉川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不少工业园区与居民区之间界限日趋模糊,因工厂排放异味、挥发性有机物(VOCs)、硫化物等空气污染物引发的扰民投诉逐年上升。异味污染具有隐蔽性、扩散性强、难以取证等特点,成为环保部门治理与企业自证合规的难点。
为及时响应投诉、精准定位污染源头、提供执法依据,需构建工业区空气异味在线监测系统,对臭气因子、空气质量参数等进行连续、实时、远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助力监管智能化、透明化,推动工业区污染防治向数字化升级。

二、监测目标
-
实时掌握工业区空气中典型异味物质与有害气体浓度;
-
对异味扰民热点区域和投诉频发区进行重点布点监控;
-
主动报警、自动记录,实现异常排放的早发现早处理;
-
为信访调查提供数据支持,界定责任归属;
-
统一对接环保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合规监督。
三、系统组成
-
臭气/有害气体传感单元:监测氨气、硫化氢、甲硫醇、TVOC、甲醛、苯系物等;
-
空气质量监测模块:监测PM2.5、PM10、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扩散条件;
-
主控采集终端:具备数据汇聚、存储、边缘计算、4G传输与HJ212数据主动上报能力;
-
供电系统:支持市电供电或太阳能+蓄电池自供电;
-
监测平台:通过手机小程序和网页平台查看数据曲线、预警记录、导出报表;
-
安装支架与防护系统:配备防雨、防晒、防腐蚀外壳及立杆安装附件。
四、功能特点
-
多种恶臭气体因子可灵活配置,实现定点、多点布控;
-
全天候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自动生成报表;
-
异味浓度超标自动预警,短信或APP实时通知;
-
历史趋势可回溯,对排放规律进行智能分析;
-
支持环保HJ212协议标准,自动对接政府平台;
-
系统具备断点续传、数据缓存、防拆报警等功能;
-
可拓展联动控制,如联动喷淋除臭、负压抽风等设施。
五、监测原理
系统基于电化学、红外、光离子化(PID)、金属氧化物等多种传感器技术,对氨气、硫化氢、VOCs、甲醛等异味污染物进行定量监测;通过微气象传感器获取风速、风向等数据,实现污染扩散路径反推。同时,根据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和《HJ212-2017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传输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
六、设备参数(典型)
-
氨气(NH₃):0~100ppm,分辨率0.1ppm,精度±3%FS
-
硫化氢(H₂S):0~100ppm,分辨率0.1ppm,精度±2%FS
-
TVOC(PID):0~10ppm,分辨率0.01ppm,精度±5%FS
-
臭气浓度(OU):10~10000 OU/m³,具备异味强度量化功能
-
温度:-40~+85°C,精度±0.3°C
-
湿度:0~100%RH,精度±2%RH
-
风速:0
30m/s,风向:0360°,分辨率1° -
传输方式:4G全网通,支持HJ212/MODBUS RTU
-
电源:DC12V / 太阳能+锂电池 / AC220V
七、安装方式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立杆安装、墙体安装、桥架吊装等多种形式。建议选择厂界、废气排放口、居民区交界处、投诉频发点、常年异味高发区域进行布点,每个点位安装高度建议为2.5~3米,以模拟人体呼吸带气体环境。布点密度可根据投诉热区与风向统计结果合理布设。
八、使用场景
-
化工园区、印染工业区、造纸厂等排放异味显著的区域;
-
城市近郊工业园、与住宅混合区域的工业聚集带;
-
垃圾处理站、污泥处置中心、喷涂车间;
-
企业厂界、公共投诉平台重点监控区域;
-
生态环境局环境空气异味执法监管站点建设。
九、效果分析
本方案可实现对工业区空气异味扰民问题的前端预警、过程记录和后续取证,协助环保部门及时掌握排放实况,提升执法透明度。同时帮助企业建立自我管控机制,避免突发性超排行为,降低信访风险。系统上线后,臭气投诉处理效率提升,响应时间缩短,环境矛盾有效缓解,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十、适用标准与规范
-
《HJ 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T 14675-2021 恶臭气体测定方法 嗅袋法》
-
《HJ 1236-2021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规范》
-
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异味污染控制条例》等配套法规
十一、参考文献
-
国家生态环境部,《2023年环境执法大练兵典型案例汇编》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业企业异味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
胡晓峰等,《基于PID技术的工业园区异味监测系统设计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
-
赵晓宁,《工业园臭气扰民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践》,《环保产业》
-
北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臭气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指南》
上一篇:工厂排放刺鼻异味遭投诉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