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粉尘废气污染厂界在线监测
时间:2025-05-22
涉川
一、项目背景
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的重要组成,伴随着高温冶炼、烧结、轧制等工艺流程,常产生大量粉尘、有毒废气与气溶胶颗粒。尤其在厂界边缘区域,如果污染物控制不当,将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成为信访投诉与环保执法的重点。
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钢铁类企业需在厂界设立空气污染物自动监测站,实现无组织排放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上报。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厂界在线监测系统,有助于实现污染物溯源、风险预警和达标管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二、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钢铁厂厂界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浓度;
-
对SO₂、NO₂、CO、O₃、VOCs等典型气态污染物进行持续跟踪;
-
掌握厂区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分析污染扩散路径;
-
提供污染超限预警,辅助环保执法与溯源分析;
-
满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与《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的监测要求。
三、系统组成
-
颗粒物监测模块:采用激光散射法或β射线法监测PM2.5、PM10;
-
气态污染物传感器:监测SO₂、NO₂、CO、O₃、非甲烷总烃(NMHC)、VOCs;
-
气象环境模块:包含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
-
数据采集与上传系统:嵌入式网关具备边缘计算能力,支持4G数据主动上报,兼容HJ212协议;
-
远程云平台:可通过手机小程序与网页端查看数据、导出报表、生成图表及推送预警;
-
供电与安装组件:市电供电为主,支持太阳能+锂电池冗余,防护等级IP65,立杆安装。
四、功能特点
-
全天候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支持超标数据记录、图像联动与报警存档;
-
多因子集成监测站结构紧凑,安装便捷,维护周期长;
-
高精度传感器搭配自动校准系统,确保数据长期稳定可靠;
-
系统内置本地缓存、掉线补传、远程调试与固件升级功能;
-
平台可自定义报警阈值、统计报表、时间段分析;
-
数据对接环保局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与监管端同步监控。
五、监测原理
系统以激光散射法监测颗粒物,通过传感器对空气中颗粒散射强度进行转换计算,获取PM2.5与PM10浓度;气体模块采用电化学、非分散红外、光离子化(PID)等多种原理,精准检测SO₂、NO₂、VOCs等成分;气象参数采集有助于污染反演与扩散方向判断;监测终端将数据进行边缘处理后通过4G模块上报至环保监管平台和企业云平台。
六、设备参数(典型配置)
-
PM2.5:0~1000 μg/m³,精度±10%,分辨率1 μg/m³
-
PM10:0~1000 μg/m³,精度±10%,分辨率1 μg/m³
-
SO₂:0~20ppm,精度±2%FS
-
NO₂:0~20ppm,精度±2%FS
-
VOCs(PID):0~20ppm,精度±5%FS
-
风速:0~30 m/s,精度±0.3 m/s
-
风向:0~360°,精度±3°
-
温度:-40~+85℃,精度±0.3℃
-
湿度:0~100%RH,精度±2%RH
-
电源:AC220V,太阳能供电备选
-
通信方式:4G主动上传,支持HJ212协议
七、安装方式
设备建议在钢铁厂厂界设置48个监测点位,重点布设在排风口周边、车间侧风方向、易扰民居民区交界处。设备采用立杆安装,建议安装高度为2.53米,以便准确反映人类呼吸层空气质量。部分点位可配套视频联动装置,实现污染行为可视化留证。
八、使用场景
-
钢铁冶炼企业(高炉、转炉、烧结、炼焦等)厂界;
-
焦化厂、铁合金厂、铸造厂边界监测;
-
冶金工业园区厂界监控;
-
与居民区接壤的工业区敏感边界;
-
企业环评配套自动监测设施建设;
-
政府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布点需求。
九、效果分析
通过建设厂界空气在线监测系统,企业可第一时间掌握污染物逸散状况,实现自主预警与快速处置,提升环保应急能力。监管部门可实时调取数据,增强现场执法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系统部署后,有助于降低信访频率、减少非法排放,强化钢铁行业环保数据合规性与公众满意度。
十、适用标准与规范
-
《HJ 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
《无组织排放监控技术规范》HJ/T 55-2000
-
《关于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文
十一、参考文献
-
国家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厂界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
陈志勇等,《基于激光散射法的冶金企业厂界颗粒物监测系统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
-
《钢铁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指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刘晓楠,《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治理与智能化改造实践》,《工业环保》
上一篇:工业区异味扰民空气污染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