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农业土壤墒情监测
    时间:2025-06-09 涉川
    一、方案介绍
    土壤墒情是反映土壤中水分状态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灌溉管理及农业产量。随着现代农业的精准化发展,传统依赖人工取样的方法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和区域广度的监测需求。本方案通过布设自动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利用无线数据采集、4G远程传输与智能平台联动,实现对耕层、中层和深层土壤水分状态的连续监测,为科学灌溉、水资源调度和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二、监测目标
    1. 实现不同土层(土壤表层、根系层、深层)的土壤含水量实时监测;
    2. 动态掌握区域墒情分布和变化趋势,为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过度灌溉和水分胁迫;
    4. 构建农业大数据系统,助力农业气象服务与干旱预警体系。
    三、需求分析
    农业灌溉普遍存在“经验灌”“统一灌”等粗放管理问题,缺乏对土壤实际水分状态的实时认知,导致水资源浪费、作物胁迫甚至病害滋生。在干旱、盐碱、沙质等特殊土壤区域,土壤保水性能差,更需精细化墒情管理。因此需部署智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提供分层、定点、连续的墒情信息,提升灌溉的科学性和响应速度。
    四、监测方法
    采用FDR频域反射、TDR时域反射或电容式原理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10cm、30cm、60cm等典型土层深度,通过采集终端定时采集数据并通过4G网络上传至云平台。平台通过图表、趋势线、颜色热力图等形式呈现墒情动态,并可设定预警阈值。
    五、应用原理
    土壤水分传感器根据土壤介电常数变化推算土壤体积含水率。FDR原理通过测量电磁波频率在土壤中的反射特性计算水分含量,具有响应快、抗干扰强、适应多种土壤类型等优点。采集终端内置低功耗处理器、存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支持4G远传、北斗定位,具备断点续传与掉电数据保护功能。
    六、功能特点
    1. 支持多层土壤同步监测,可扩展温度、盐分等参数;
    2. 自动采集、远程传输,无需人工值守;
    3. 数据平台图形化展示,便于分析与对比;
    4. 支持阈值设置与报警推送,响应干旱或积水风险;
    5. 可与气象站、墒情预报模型集成,形成区域墒情研判系统;
    6. 模块化设计,适应大田、设施农业、水稻旱田等不同场景;
    7. 多种供电方式可选(太阳能+电池、市电等);
    8. 可接入微信小程序、网页平台与农情预警系统。
    七、硬件清单
    方案包含土壤水分传感器(多层布设)、数据采集终端(支持4G)、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板与电池组)、安装支架、后台云平台及数据管理系统。根据应用区域规模与地形条件灵活部署。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土壤水分测量范围为0~100%(体积含水率),精度可达±2%;
    支持三层或多层同步监测,测点深度灵活配置;
    数据采集频率可设定为每15分钟、30分钟或1小时;
    通信方式为4G全网通,具备防雷、抗干扰、防护等级IP66及以上;
    工作温度范围-30℃至+70℃,适应野外长期运行。
    九、方案实现
    1. 确定代表性地块与土层分布,布设土壤传感器于目标深度;
    2. 安装数据采集终端与太阳能供电系统,完成参数设定;
    3. 启动采集并与云平台绑定,实时查看监测数据;
    4. 农技人员或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网页端获取墒情变化曲线;
    5. 系统根据设定规则触发预警,辅助进行灌溉、水肥管理等农事操作。
    十、数据分析
    平台支持小时、日、月数据对比分析,显示不同土层水分动态曲线,分析干旱发展趋势与补水后响应速度。历史数据可回溯查询与导出,并结合降雨、蒸发量等参数综合评估水分盈亏情况,为种植管理、灌溉计划、旱情预警等提供决策依据。
    十一、预警决策
    可设定不同作物与土壤类型的含水率上下限阈值,当监测值低于或超过设定值时系统自动报警,并通过短信、微信、平台推送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辅助及时开展浇灌或排水作业,避免作物因水分胁迫而生长受限。
    十二、方案优点
    1. 高精度、连续性的土壤墒情数据,提升灌溉科学性;
    2. 非破坏性安装,适配各种类型农田;
    3. 模块化部署,满足大田、温室、果园等不同需求;
    4. 远程可视化监控与预警,降低人工投入;
    5. 支持与农业大数据平台对接,助力智慧农业建设;
    6. 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产量与质量。
    十三、应用领域
    广泛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果园、中药材、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农田改造工程、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农垦农业生产调度等领域。
    十四、效益分析
    通过布设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用户可实现“灌多少、何时灌、是否需灌”的精准判断,节省灌溉用水20%以上,减少病害发生率约15%,平均亩产提升约8%~12%。同时,可为农业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优化水资源调配与农情管理,助力建设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
    十五、国标规范
    1. 《GB/T 32136 土壤水分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2. 《NY/T 1750 土壤水分测量技术规范》;
    3. 《GB/T 20478 土壤墒情分类标准》;
    4. 《SL 651 农业水利自动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5. 《HJ 1006 农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十六、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田墒情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设计规范》;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土壤墒情监测与干旱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十七、案例分享
    在某北方旱作农业区,通过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网络,监测站点实时掌握墒情分布,结合历史数据与天气预报开展动态灌溉调度。系统上线首年灌溉用水减少28%,作物产量同比提升9.4%,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