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运输、施工、商业活动等噪声污染源日益增多,噪声扰民问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为加强城市声环境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精度的噪声数据监测体系,方案采用一级精度声级计与嵌入式智能采集系统,结合物联网和环保数据平台技术,构建城市噪音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实时、准确反映区域噪声水平,为城市环境保护、执法取证和治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监测目标
-
实现城市关键区域24小时噪声在线监测
-
采用符合国家一级精度标准的声级计,确保测量数据权威性
-
建立噪声自动化监管体系,满足环保监管联网要求
-
掌握城市声环境动态,提供数据支撑用于城市更新与建设规划
-
实现公众投诉响应、环境影响评估与趋势预警功能
需求分析
传统的噪声监测手段多依赖人工测量和定点采样,存在周期长、精度低、覆盖面窄等问题。城市区域复杂多样,尤其在交通繁忙、人口密集、敏感目标附近,更需部署高精度、全天候的自动噪声监测系统。通过建设联网型一级声级计噪声监测网络,可实现实时预警、数据存证、平台联动等多项智能化管理需求。
监测方法
系统采用一级精度数字声级计监测等效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参数,配合全天候数据采集主机,将数据经无线或有线网络上传至监管平台。支持分时段限值管理、断电续传、异常报警、历史追溯等功能,满足日常监测与专项评估需要。
应用原理
-
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声波,转换成电信号
-
通过内置放大、积分、滤波等模块,形成符合标准的声学参数
-
数据采集终端将数据打包加密,按设定周期上传至平台
-
平台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视化、报表化输出
功能特点
-
符合国家一级声级计技术要求,监测数据精度高
-
支持全天候、全时段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
可与环保、住建、城管平台对接,实现部门联动
-
提供GIS地图展示,支持多个监测点位联动管理
-
支持LED屏实时显示、公示,提升公众环境知情权
-
可拓展集成气象要素、视频监控、AI声源识别功能
硬件清单
-
一级声级计(符合GB/T 3785-2010一级标准)
-
嵌入式数据采集终端(支持本地存储与网络上传)
-
通信模块(4G全网通或以太网)
-
电源系统(市电或太阳能)
-
室外一体化防护箱体(抗干扰、防雷、防尘防水)
-
可选:LED公示屏、气象传感器、环境摄像头模块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测量范围:25~130 dB(A计权)
-
频率响应范围:10Hz~20kHz
-
时间加权:Fast(125ms)、Slow(1s)可切换
-
精度等级:一级(满足国家声环境法规技术要求)
-
上传频率:支持1~10分钟可调
-
防护等级:IP65以上
-
通信方式:4G、以太网、RS485等可选
方案实现
-
在城市重点区域(如交通枢纽、居民区、医院、学校周边等)布设监测点
-
每个监测点设备独立运行,实时采集数据并自动上传
-
平台接收并存储数据,按区域、时间、强度等维度分类展示
-
支持手机端、电脑端远程登录查看数据与报警记录
-
平台生成统计报告,可用于环境评估或应急响应
数据分析
-
支持日、周、月、季度声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
可筛选特定时段(如早晚高峰、夜间)开展重点监测
-
超标记录自动归档,便于环保执法与整改跟踪
-
多点对比功能可用于评估某区域整体声环境质量
预警决策
-
支持自定义限值报警,系统自动判断并发送预警通知
-
可联动声光警示设备或社区电子显示屏
-
报警信息可同步推送至管理平台、责任人手机
-
支持事件追溯,便于快速定位声源与溯源调查
方案优点
-
国家一级标准,数据精准可靠
-
全天候在线采集,实时掌控城市声环境
-
通讯便捷,部署灵活,适合多种城市地形和场景
-
数据可接入政府环保、城管等信息化平台,实现监管合一
-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环保公信力
应用领域
-
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沿线
-
商业综合体、文旅广场、夜市街区
-
中小学、医院、老旧小区等敏感区域
-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声环境协同监管系统
-
重大建设项目施工期周边噪声监管
效益分析
通过布设符合一级精度要求的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可极大提高环境噪声监管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为城市智慧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城市环境质量。同时,通过实时监管与公众可视展示,增强环保意识,推进“静音城市”与“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实现。
国标规范
-
GB/T 3785-2010《电声学 声级计》
-
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
HJ 706-2014《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HJ 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数据传输标准》
-
GB 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