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轨道、高架桥声级在线监测方案
时间:2025-07-21
涉川
一、方案介绍
本方案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沿线噪声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构建一套高精度、全天候的声级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噪声(如轨道磨损、列车运行噪声、高架桥结构噪声)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平台评估。系统可广泛部署于高架桥、沿线住宅区、噪声敏感点等区域,具备数据联网、动态评估、远程告警等功能,符合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及轨道交通噪声监管标准。
本方案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沿线噪声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构建一套高精度、全天候的声级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噪声(如轨道磨损、列车运行噪声、高架桥结构噪声)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与平台评估。系统可广泛部署于高架桥、沿线住宅区、噪声敏感点等区域,具备数据联网、动态评估、远程告警等功能,符合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及轨道交通噪声监管标准。

二、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分贝值、频谱特性与声环境变化趋势;
-
监控轨道结构性噪声传播情况,评估高架桥震动与噪声衍生影响;
-
为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与环保监管部门提供噪声评价依据与处置决策依据。
三、需求分析
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时噪声源多样,包括轮轨摩擦、转向架震动、道床结构共振等。城市轨道与铁路周边多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需部署长期连续的声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分时段、定区域噪声数据采集、分析与报告输出。系统需具备远程运维、自动预警、断点续传与标准化上传功能。
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时噪声源多样,包括轮轨摩擦、转向架震动、道床结构共振等。城市轨道与铁路周边多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需部署长期连续的声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分时段、定区域噪声数据采集、分析与报告输出。系统需具备远程运维、自动预警、断点续传与标准化上传功能。
四、监测方法
采用固定式A级声级计,搭配防风罩、支架、气象修正模块与环境噪声计算模型,持续采集Leq、Lmax、L10、L50、L90、SD等噪声指标,结合时间加权与频率加权法进行实时数据统计,上传至平台进行长周期趋势建模与声环境评估。
采用固定式A级声级计,搭配防风罩、支架、气象修正模块与环境噪声计算模型,持续采集Leq、Lmax、L10、L50、L90、SD等噪声指标,结合时间加权与频率加权法进行实时数据统计,上传至平台进行长周期趋势建模与声环境评估。
五、应用原理
系统核心基于IEC 61672/GB 3785标准的1级或2级声级计,通过麦克风采集声波信号后,经前置放大器、A/D转换模块,将噪声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号,运算模块按A计权特性曲线处理音频信号,输出Leq等声学参数,并将数据通过4G/NB-IoT或光纤网络传输至云平台。
系统核心基于IEC 61672/GB 3785标准的1级或2级声级计,通过麦克风采集声波信号后,经前置放大器、A/D转换模块,将噪声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号,运算模块按A计权特性曲线处理音频信号,输出Leq等声学参数,并将数据通过4G/NB-IoT或光纤网络传输至云平台。
六、功能特点
-
实时监测列车运行产生的全量程噪声(30~130dB);
-
自动采集与远程传输,支持HJ212环保协议上传;
-
集成气象因素修正,增强数据客观性;
-
异常超限预警功能,自动推送告警信息;
-
可配置声谱分析、统计报表输出、GIS地图展示;
-
支持夜间与白天分时段监管评估;
-
防风、防雨、防雷设计,适用于长期户外环境部署。
七、硬件清单
-
环境级精密声级计主机;
-
高灵敏度驻极体麦克风与防风罩;
-
高强度立杆支架(带避雷);
-
数据采集与通讯主机(4G/NB-IoT模块);
-
太阳能供电系统或市电转接模块;
-
多要素气象修正模块(风速、风向、温湿度、气压);
-
防护箱、防雷接地组件、配套接插件等辅件。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
声压级量程:30dB~130dB;
-
频率响应范围:20Hz~20kHz;
-
声级计精度等级:1级/2级(依据IEC 61672标准);
-
时间计权:快(F)/慢(S)/脉冲(I);
-
频率计权:A计权、C计权;
-
分辨率:0.1dB;
-
测量误差:≤±1dB;
-
数据上传频率:可配置(默认1分钟);
-
通讯协议:HJ212、Modbus RTU/TCP、MQTT等。
九、方案实现
在列车运行区段、桥梁结构或轨道沿线设置固定监测点,声级计通过太阳能供电系统稳定运行,采集数据上传至监控云平台,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比对、趋势分析与模型修正,最终形成噪声热力图、时段噪声分布图与年度统计报告,实现全天候轨道噪声监管。
在列车运行区段、桥梁结构或轨道沿线设置固定监测点,声级计通过太阳能供电系统稳定运行,采集数据上传至监控云平台,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比对、趋势分析与模型修正,最终形成噪声热力图、时段噪声分布图与年度统计报告,实现全天候轨道噪声监管。
十、数据分析
平台基于多时段、多点位噪声数据,进行Leq日均值、昼夜等效声级分析,构建列车通行时间段与噪声强度分布模型,结合GIS地图定位实现空间统计与热区识别,并输出报表、折线图、雷达图等可视化信息用于管理评估。
平台基于多时段、多点位噪声数据,进行Leq日均值、昼夜等效声级分析,构建列车通行时间段与噪声强度分布模型,结合GIS地图定位实现空间统计与热区识别,并输出报表、折线图、雷达图等可视化信息用于管理评估。
十一、预警决策
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噪声阈值(如Lmax>80dB),实现实时越限告警,通过平台推送短信、邮件、微信小程序消息至相关责任人;同时提供数据回放与异常事件归档功能,支持环保监管与公众监督。
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噪声阈值(如Lmax>80dB),实现实时越限告警,通过平台推送短信、邮件、微信小程序消息至相关责任人;同时提供数据回放与异常事件归档功能,支持环保监管与公众监督。
十二、方案优点
-
模块化部署,支持多点组网与平台统一管理;
-
支持无线与有线双模上传,抗干扰强;
-
数据精度高、标准化强,适用于政府评估;
-
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巡查成本;
-
可结合视频监控与轨道检测实现联动分析。
十三、应用领域
-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噪声监测
-
高架桥结构噪声评估
-
铁路沿线环境影响评价
-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与竣工验收
-
噪声敏感点长期监管与执法取证
十四、效益分析
部署该系统可有效提升轨道交通运行环境管理效率,实时掌握沿线噪声水平,满足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工程环评等多维监管需求,减少社会投诉,助力构建绿色轨道交通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部署该系统可有效提升轨道交通运行环境管理效率,实时掌握沿线噪声水平,满足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工程环评等多维监管需求,减少社会投诉,助力构建绿色轨道交通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十五、国标规范
-
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T 3785《电声学 声级计》
-
GB 12525《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
HJ 212《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
IEC 61672《Sound level meters》
十六、参考文献
-
国家生态环境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路噪声监测与控制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
十七、案例分享
-
某市地铁5号线沿线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设立32个监测点,实现全天候噪声评估。
-
某高铁枢纽站声环境监管项目,结合GIS系统与大数据建模,实现高架区段差异化治理。
-
某城市轨道交通环评项目使用本系统作为声环境模拟校准工具,实现环评精准化与治理闭环。
上一篇:铁路噪声规划评估声级计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