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估倾斜长期监测
时间:2025-07-24
涉川
一、方案介绍
隧道结构作为地下交通和输送系统的关键构筑物,其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地质活动、环境变化、地下水渗流、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结构发生形变或倾斜,影响使用安全。为此,本方案构建基于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的隧道结构倾斜在线长期监测系统,实时获取结构姿态变化信息,实现安全隐患预警与稳定性评估。
隧道结构作为地下交通和输送系统的关键构筑物,其长期服役过程中易受地质活动、环境变化、地下水渗流、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结构发生形变或倾斜,影响使用安全。为此,本方案构建基于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的隧道结构倾斜在线长期监测系统,实时获取结构姿态变化信息,实现安全隐患预警与稳定性评估。

二、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隧道衬砌结构及关键节点的倾斜角变化;
-
评估隧道结构的长期变形趋势与稳定性;
-
提供倾斜预警信息,辅助运维与应急处置;
-
为后期加固与病害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需求分析
隧道结构长期处于封闭和埋深环境中,传统定期人工检测手段存在周期长、响应慢、误差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对结构安全状态的实时掌控。因此,建设具有高精度、低功耗、远程通信能力的倾斜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隧道结构长期处于封闭和埋深环境中,传统定期人工检测手段存在周期长、响应慢、误差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对结构安全状态的实时掌控。因此,建设具有高精度、低功耗、远程通信能力的倾斜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四、监测方法
采用高精度MEMS倾角传感器结合多点布设方式,对隧道衬砌顶部、拱肩、边墙等关键部位进行定点监测,采集结构X、Y方向倾角数据,并通过4G/北斗/LoRa等方式传输至监控平台。
采用高精度MEMS倾角传感器结合多点布设方式,对隧道衬砌顶部、拱肩、边墙等关键部位进行定点监测,采集结构X、Y方向倾角数据,并通过4G/北斗/LoRa等方式传输至监控平台。
五、应用原理
利用惯性测量原理,传感器实时检测安装部位的重力矢量变化,计算出相对水平基准的倾斜角度。结合多点布设与时间序列分析,实现对结构形变的定量评估和趋势判读。
利用惯性测量原理,传感器实时检测安装部位的重力矢量变化,计算出相对水平基准的倾斜角度。结合多点布设与时间序列分析,实现对结构形变的定量评估和趋势判读。
六、功能特点
-
高精度双轴倾斜测量,长期稳定可靠;
-
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上传,支持24小时连续监测;
-
异常角度超限实时报警,保障隧道运行安全;
-
支持图表分析、趋势对比、周期性报表输出;
-
支持太阳能供电或市电供电,适应地下环境安装;
-
平台兼容性强,支持网页、微信小程序、APP等多端访问。
七、硬件清单
-
高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若干;
-
数据采集主机(带4G通信模块);
-
工业级边缘控制器(可选);
-
太阳能供电系统或接入式市电;
-
防水、防尘安装支架与附件;
-
云端数据平台与管理软件。
八、硬件参数(典型)
倾角量程:±90°;
测量精度:≤±0.1°;
分辨率:0.01°;
采样频率:1~60分钟可设;
通信方式:4G全网通/北斗/LoRa;
供电方式:12V DC、太阳能+锂电池;
工作环境:-40℃~+85℃,IP67防护等级。
倾角量程:±90°;
测量精度:≤±0.1°;
分辨率:0.01°;
采样频率:1~60分钟可设;
通信方式:4G全网通/北斗/LoRa;
供电方式:12V DC、太阳能+锂电池;
工作环境:-40℃~+85℃,IP67防护等级。
九、方案实现
在隧道内按施工图纸布设监测节点,采用粘贴、膨胀螺栓固定或支架安装方式,保证传感器与结构稳定连接。数据经采集终端汇总后,通过4G等方式上传至中心平台,用户可远程查看数据、生成报表、设置阈值预警,并自动生成结构健康评估报告。
在隧道内按施工图纸布设监测节点,采用粘贴、膨胀螺栓固定或支架安装方式,保证传感器与结构稳定连接。数据经采集终端汇总后,通过4G等方式上传至中心平台,用户可远程查看数据、生成报表、设置阈值预警,并自动生成结构健康评估报告。
十、数据分析
平台提供数据对比分析工具,对倾斜角变化进行趋势拟合、周期检测、异常识别等操作,结合温度、湿度、地下水位等多维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潜在结构风险。
平台提供数据对比分析工具,对倾斜角变化进行趋势拟合、周期检测、异常识别等操作,结合温度、湿度、地下水位等多维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潜在结构风险。
十一、预警决策
系统设置三级报警机制:
系统设置三级报警机制:
-
预警值:提示性通知,供人工观察;
-
报警值: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联动相关单位响应;
-
危险值:提示立即检查、封闭隧道、实施加固等紧急处置措施。
十二、方案优点
-
全天候、无人值守式监测,提升效率与可靠性;
-
系统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扩展;
-
数据传输安全稳定,支持多网络冗余切换;
-
结构状态可视化,辅助科学管理与工程评估。
十三、应用领域
适用于城市地铁、高速铁路、公路隧道、水利隧道、矿山巷道、地下通道等领域的结构安全监测和长期稳定性评估。
适用于城市地铁、高速铁路、公路隧道、水利隧道、矿山巷道、地下通道等领域的结构安全监测和长期稳定性评估。
十四、效益分析
通过本方案,可有效降低隧道结构病害发生概率,提升运维响应速度,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减少人工巡检成本,提高工程安全保障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通过本方案,可有效降低隧道结构病害发生概率,提升运维响应速度,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减少人工巡检成本,提高工程安全保障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十五、国标规范
-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TB 10302
-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
-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
《地铁工程结构监测技术标准》GB/T 51217
-
《结构工程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范》CECS 420
十六、参考文献
-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
-
《土木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与实践》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相关论文与报告
十七、案例分享
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采用本系统对区间隧道开展为期18个月的结构倾斜监测,累计获取百万组数据,实现了隧道结构长期健康趋势研判,并在隧道周边发生地下水位突变时成功预警,为结构加固提供可靠数据支撑,避免潜在事故风险,获得业主高度评价。
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采用本系统对区间隧道开展为期18个月的结构倾斜监测,累计获取百万组数据,实现了隧道结构长期健康趋势研判,并在隧道周边发生地下水位突变时成功预警,为结构加固提供可靠数据支撑,避免潜在事故风险,获得业主高度评价。
上一篇:工程设施大坝基岩形变倾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