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评估地质稳定性记录岩体振动位移在线监测
    时间:2025-07-25 涉川
    一、方案背景
    岩体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地质安全,在矿山开采、高边坡、滑坡治理、隧道施工等场景中,地质扰动可能引发岩体裂缝扩展、微震活动、滑移变形等隐患。为实现对地质不稳定区域的实时在线监控,本方案基于振动、位移与倾斜传感器联动,融合无线通信与云端分析平台,实现对岩体微小扰动及其发展趋势的连续记录与风险预警。

    二、监测目标
    1. 实时获取岩体振动、微动频率、加速度、三轴方向扰动数据
    2. 监测岩体位移量、位移速率、稳定趋势变化
    3. 综合评估岩体结构的地质稳定性状态
    4. 支持灾前异常活动预警,辅助应急处置决策

    三、适用场景
    • 矿山边坡、高陡边坡监测
    • 公路、铁路沿线地质滑坡体预警
    • 地下洞室/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水库坝区岩体结构安全监测
    • 地震诱发区域的地质扰动感知

    四、监测原理
    1. 岩体振动监测
    • 采用高灵敏度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地震计,检测微震、岩爆、地质扰动等低频振动
    • 通过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频率特征、振幅、能量值等,判断地质活动类型
    2. 岩体位移监测
    • 通过安装裂缝计、线位移计、光纤光栅位移计、GNSS位移模块等,长期记录岩体或结构变形
    • 支持毫秒级采样,毫米级精度,识别渐进性滑移趋势或突发性位移变化

    五、系统组成
    1. 三轴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频带宽、精度高)
    2. 裂缝/位移监测单元(光电式或光纤式)
    3. 数据采集主机(4G无线/LoRa)
    4. 供电系统(太阳能+锂电池/220V市电)
    5. 云端监测平台(曲线查看、异常分析、历史回溯)

    六、关键技术参数
    参数项
    技术指标
    振动监测频率范围
    0.5Hz~400Hz
    振动加速度精度
    ±0.05 m/s²
    位移监测量程
    0~100mm(可扩展)
    位移分辨率
    ≤0.01mm
    数据刷新频率
    1Hz~100Hz
    数据通信方式
    4G/NB-IoT/LoRa
    运行温度范围
    -40℃~+85℃
    防护等级
    IP67以上,适用于野外严酷环境

    七、功能特点
    • 同时采集振动波形、三维加速度、累积位移等地质活动指标
    • 支持滑坡前兆识别与动态趋势分析
    • 多传感器融合监测,减少误报、漏报
    • 异常变化自动触发短信/APP/平台报警
    • 支持断点续传、历史数据回放、导出分析报告

    八、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1. 振动波形分析:识别高频冲击或低频蠕变信号,匹配地质扰动模型
    2. 趋势拟合分析:通过滑动平均、加速度变化率判断是否有“加速滑移”趋势
    3. 地质活动时序建模:根据历史数据推演未来稳定性状态
    4. GIS地图联动显示:结合监测点空间位置,实现风险可视化分布图

    九、预警机制
    • 设定振动强度、位移速率、累计变形等阈值
    • 支持多级预警(蓝/黄/橙/红),自动推送告警信息
    • 可联动摄像头/广播装置进行现场提醒

    十、部署方式与运维特点
    • 可在边坡、裂缝两端、隧道顶部、坝体岩面等位置安装
    • 支持免布线部署,太阳能供电、4G上传
    • 具备远程故障诊断、在线固件升级、低功耗设计
    • 3年免维护,具备防水、防尘、防雷设计

    十一、方案优势
    • 实时监测 + 长期趋势分析结合,提升地质灾害预警精准度
    • 模块化设计,灵活适应不同地质条件
    • 支持无人值守,极大节约巡检人力成本
    • 系统稳定可靠,适用于极端气候与复杂地形

    十二、相关标准与参考依据
    • 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DL/T 724-2000《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YD/T 1363.3-2005《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规范》(DZ/T 0219-2006)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