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平台HJ 907-2017声环境质量综合监测
时间:2025-09-18
涉川
一、方案介绍
本方案依据《HJ 907-2017 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构建一套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管理规范的噪声监测平台。系统通过布设固定或移动监测终端,结合声级计、气象监测单元与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实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连续、自动、规范化监测,并通过噪声监测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分析与预警,为城市规划、环境监管和噪声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本方案依据《HJ 907-2017 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构建一套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管理规范的噪声监测平台。系统通过布设固定或移动监测终端,结合声级计、气象监测单元与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实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连续、自动、规范化监测,并通过噪声监测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分析与预警,为城市规划、环境监管和噪声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二、监测目标
-
符合《HJ 907-2017》规定的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
实现对环境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最大声级等指标的自动监测。
-
支持噪声时空分布的综合评估与趋势分析。
-
提供噪声污染预警、执法取证与公众信息服务。
三、需求分析
城市交通、工业、施工、商业活动等均可能产生噪声污染。传统人工监测存在采样频率不足、覆盖范围有限、数据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监管需求。因此需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噪声监测平台,实现标准化采集与平台级管理。
城市交通、工业、施工、商业活动等均可能产生噪声污染。传统人工监测存在采样频率不足、覆盖范围有限、数据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监管需求。因此需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噪声监测平台,实现标准化采集与平台级管理。
四、监测方法
依据《HJ 907-2017》,噪声监测主要采用下列方式:
依据《HJ 907-2017》,噪声监测主要采用下列方式:
-
固定站点自动监测:在城市重点功能区布设监测终端,24小时连续采集。
-
移动监测:利用车载监测设备进行补充监测。
-
噪声参数测量:包括等效连续A声级(Leq)、统计声级(L10、L50、L90)、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等。
-
气象参数修正:监测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确保噪声数据有效性。
五、应用原理
系统采用符合一级声级计要求的传声器与采集模块,结合实时信号处理算法,计算等效声级与统计声级。通过环境气象参数辅助修正,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监测数据通过4G/5G/有线网络传输至噪声监测平台,统一存储、展示与分析。
系统采用符合一级声级计要求的传声器与采集模块,结合实时信号处理算法,计算等效声级与统计声级。通过环境气象参数辅助修正,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监测数据通过4G/5G/有线网络传输至噪声监测平台,统一存储、展示与分析。
六、功能特点
-
符合《HJ 907-2017》及《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
自动采集、自动校准、无人值守运行。
-
支持多维数据可视化,包括时间曲线、空间分布、趋势变化。
-
数据合规存档,支持导出报表与监管上报。
-
平台具备预警功能,可按阈值触发告警。
七、硬件清单
-
符合一级精度要求的声级计与传声器。
-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
气象参数监测模块。
-
自动校准装置。
-
通信模块(4G/5G/以太网)。
-
数据存储与远程监控终端。
八、硬件参数
-
频率范围:20 Hz – 20 kHz。
-
声级测量范围:30 dB – 130 dB。
-
动态范围:≥100 dB。
-
精度等级:符合一级声级计标准。
-
数据采样精度:24位。
-
气象参数精度:风速 ±0.3 m/s,温度 ±0.5℃,湿度 ±3%。
九、方案实现
在城市重点区域布设若干固定监测站点,安装符合标准的声级计、气象监测设备与数据采集模块。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噪声监测平台。平台完成数据存储、处理与可视化展示,并支持与上级生态环境监管平台的数据对接。
在城市重点区域布设若干固定监测站点,安装符合标准的声级计、气象监测设备与数据采集模块。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噪声监测平台。平台完成数据存储、处理与可视化展示,并支持与上级生态环境监管平台的数据对接。
十、数据分析
平台可自动生成日、周、月度监测报表,分析不同时间段噪声水平变化规律。支持时段对比、区域对比、趋势预测与超标分析,帮助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
平台可自动生成日、周、月度监测报表,分析不同时间段噪声水平变化规律。支持时段对比、区域对比、趋势预测与超标分析,帮助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
十一、预警决策
根据《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设定阈值,当监测数据超标时,平台自动触发预警,推送至管理人员。结合趋势分析,系统可预测噪声污染风险,为城市管理提供前置决策依据。
根据《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设定阈值,当监测数据超标时,平台自动触发预警,推送至管理人员。结合趋势分析,系统可预测噪声污染风险,为城市管理提供前置决策依据。
十二、方案优点
-
严格符合《HJ 907-2017》规范。
-
实现全时段、全覆盖、全自动监测。
-
数据权威可溯源,满足执法与管理需求。
-
支持大规模联网,便于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
十三、应用领域
-
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
-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
工业园区与施工工地噪声监管。
-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与评价。
十四、效益分析
该方案能够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权威、完整的声环境质量数据,提升监管科学性与执法有效性;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公众环保满意度。
该方案能够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权威、完整的声环境质量数据,提升监管科学性与执法有效性;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公众环保满意度。
十五、国标规范
-
HJ 907-2017 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T 3785.1 电声学 声级计规范。
-
HJ 664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规范。
十六、参考文献
-
《声环境监测技术指南》
-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
《城市声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平台应用实践》
十七、案例分享
某省会城市在主要交通干线及重点功能区布设30个固定监测点,建设噪声监测平台,实现对城市声环境的24小时实时监测。平台数据与省级生态环境平台对接,成功支撑政府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并为城市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某省会城市在主要交通干线及重点功能区布设30个固定监测点,建设噪声监测平台,实现对城市声环境的24小时实时监测。平台数据与省级生态环境平台对接,成功支撑政府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并为城市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