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方案
    时间:2025-09-18 涉川
    一、方案介绍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方案旨在依托噪声自动监测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干线两侧、文教区等)的声环境状况进行长期、连续、自动化监测。系统严格遵循《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与《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07-2017),实现对噪声水平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数据分析和超标预警,为城市规划、环境执法和公共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
    1. 对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监测。
    2. 获取功能区内噪声的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最大最小声级等核心指标。
    3. 建立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数据库,形成动态时空分布图。
    4. 提供超标预警机制,为政府监管与公众服务提供支撑。
    三、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日益突出。传统人工监测点位有限、数据更新滞后,难以全面反映声环境状况。建设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可提高监测频率、覆盖范围和数据的代表性,实现科学管理和执法。
    四、监测方法
    1. 布点原则:根据功能区划分与《HJ 907-2017》要求,在典型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站点。
    2. 监测指标:等效连续A声级(Leq)、统计声级(L10、L50、L90)、最大声级(Lmax)、最小声级(Lmin)。
    3. 监测周期:24小时连续监测,实时上传数据。
    4. 辅助参数:结合气象数据(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对噪声数据进行修正。
    五、应用原理
    监测终端通过高精度声级计采集声压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计算声学指标,同时采集气象参数。监测数据经4G/5G/有线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平台完成数据存储、分析与可视化,支持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与趋势预测。
    六、功能特点
    1. 符合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数据权威可靠。
    2. 支持无人值守,具备自动校准功能。
    3. 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与远程查询。
    4. 提供多维度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图表。
    5. 支持功能区超标噪声预警与执法取证。
    6. 可对接上级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实现统一管理。
    七、硬件清单
    1. 一级精度声级计及防风防雨声学采集系统。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主机。
    3. 气象传感器(风速、风向、温湿度)。
    4. 自动校准装置。
    5. 通信模块(4G/5G/以太网)。
    6. 供电与防护装置(市电/太阳能一体化)。
    八、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1. 声级测量范围:30–130 dB(A)。
    2. 频率范围:20 Hz–20 kHz。
    3. 动态范围:≥100 dB。
    4. 测量精度:符合GB/T 3785.1 一级声级计要求。
    5. 风速监测范围:0–60 m/s,精度±0.3 m/s。
    6. 温度:–40–85℃,精度±0.5℃。
    7. 湿度:0–100% RH,精度±3%。
    九、方案实现
    在功能区内选取代表性点位,布设固定监测终端,终端通过4G/5G网络将数据上传至声环境监测平台。平台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趋势预测与报表生成功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
    十、数据分析
    1. 生成日、周、月、季度声环境质量分析报表。
    2. 支持功能区之间的噪声水平对比分析。
    3. 提供噪声等效声级趋势预测与污染源溯源功能。
    4. 支持GIS地图展示功能区声环境空间分布。
    十一、预警决策
    根据《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设置不同功能区噪声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通过短信、微信或邮件推送至监管人员,辅助决策与执法。
    十二、方案优点
    1. 符合国家规范,满足环保部门监管需求。
    2. 实现多功能区覆盖,数据全面、动态、可靠。
    3. 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成本低。
    4. 支持与上级平台互联,便于统一监管与考核。
    十三、应用领域
    1. 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与管理。
    2. 交通干线噪声监控。
    3. 工业园区与居住区声环境质量评价。
    4.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考核支撑。
    十四、效益分析
    1. 提升城市声环境管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
    2. 为城市规划与功能区划提供声学数据支撑。
    3. 为执法提供权威监测数据,提升环保执法效力。
    4.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公众满意度。
    十五、国标规范
    1.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2. HJ 907-2017 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GB/T 3785.1 电声学 声级计规范。
    4. HJ 664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规范。
    十六、参考文献
    1.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与应用》
    2.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
    3. 《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实践》
    十七、案例分享
    某大型城市在居住区、交通干线和工业园区布设50个自动监测站点,建立功能区声环境监测平台。平台与省级生态环境平台对接,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和预警,成功支撑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考核,并为新建交通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