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人居环境臭味空气质量监测
时间:2025-09-24
涉川
方案介绍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为重要任务。部分地区因养殖、垃圾堆放、污水处理或秸秆堆放等问题,常产生异味和空气污染,影响村民生活质量与乡村宜居水平。数字乡村人居环境臭味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通过多参数传感器、无线通信与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臭味因子及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预警与信息公开,为乡村环境治理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监测目标
-
实时掌握乡村人居环境空气质量与臭味浓度水平。
-
定量监测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臭味因子。
-
分析环境空气污染物与生活环境、气象条件的关联。
-
提供预警信息,辅助乡村环境治理与执法监管。
-
支撑数字乡村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
需求分析
乡村环境臭味问题往往呈现突发性与分散性,人工巡查难以及时发现与准确量化。传统空气质量监测以城市为主,缺乏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活动的适用监测手段。为满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居民健康需求,需建立一套成本适中、覆盖面广、实时性强的臭味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监测方法
系统采用多参数气体传感器对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恶臭综合指数等进行实时采集,同时监测温湿度、风速风向、颗粒物浓度等环境参数。监测数据通过RS485采集后,经无线采集主机利用4G网络传输至云端平台,支持电脑与手机端远程查看与管理。
应用原理
传感器基于电化学、光离子化、半导体或激光散射原理,实现气体与颗粒物的定量监测。臭味综合指数采用传感器矩阵与加权算法得到,结合气象参数进行修正。平台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气象模型,实现臭味扩散趋势研判与污染源定位。
功能特点
-
实时监测:24小时连续采集并上报。
-
多参数监测:覆盖臭味气体、颗粒物与气象指标。
-
远程管理:支持手机、电脑随时查看数据。
-
预警功能:当监测值超标时,自动推送告警信息。
-
数据共享:可与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及环保系统对接。
-
无人值守:支持太阳能供电,适应野外长期运行。
硬件清单
包括臭味气体传感器(氨气、硫化氢、VOC)、颗粒物传感器(PM2.5/PM10)、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数据采集主机、4G无线传输模块、太阳能供电装置、远程监测平台。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氨气:0-100 ppm,精度±2%FS;
硫化氢:0-50 ppm,精度±2%FS;
VOC:0-20 ppm,精度±3%FS;
颗粒物(PM2.5/PM10):0-1000 μg/m³,精度±10%;
温湿度:-40℃至+80℃,0-100%RH,精度±0.5℃/±3%RH;
风速:0-60 m/s,精度±0.3 m/s;
风向:0-360°,精度±3°。
硫化氢:0-50 ppm,精度±2%FS;
VOC:0-20 ppm,精度±3%FS;
颗粒物(PM2.5/PM10):0-1000 μg/m³,精度±10%;
温湿度:-40℃至+80℃,0-100%RH,精度±0.5℃/±3%RH;
风速:0-60 m/s,精度±0.3 m/s;
风向:0-360°,精度±3°。
方案实现
在乡村重点区域布设监测点,如养殖场、垃圾集中点、污水池、村庄出入口等。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上传至云端平台,平台与气象数据融合,生成臭味分布图与扩散趋势预警。村民与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随时掌握环境质量。
数据分析
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曲线分析、趋势预测和历史回溯。结合风速风向和气象条件,分析臭味扩散路径,辅助定位污染源。平台支持统计报表生成和长期趋势研究。
预警决策
当臭味因子浓度或空气质量指数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推送告警信息至管理部门与相关责任人,提供应急处置参考,辅助乡村治理与环境执法。
方案优点
-
实时在线、动态可视化,克服人工监测不足;
-
成本适中,适合大范围乡村环境治理推广;
-
可扩展性强,支持多类传感器接入;
-
与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平台无缝对接,支撑一体化管理。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养殖场监管、垃圾消纳点管理、污水池与沼气池监测、秸秆焚烧排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场景。
效益分析
通过科学监测和预警,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与健康水平;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降低治理成本;促进数字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国标规范
参考《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HJ 212 环境监测数据传输标准》《HJ 907 声环境质量综合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数字化治理》
-
《恶臭污染物监测与控制技术》
-
《数字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管理研究》
案例分享
在某地农村养殖密集区部署臭味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氨气、硫化氢、VOC及颗粒物浓度,并结合风速风向数据对异味扩散进行追踪。系统预警信息帮助管理部门及时督促养殖场改进粪污处理,村民投诉量减少40%,村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上一篇:数字乡村土壤墒情在线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