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田间阀门智能控制系统
时间:2025-11-12
涉川
一、方案介绍
水稻种植田间阀门智能控制系统是针对稻田灌溉与排水自动化管理需求设计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该系统将电动阀门、智能农业云终端、采集箱、手自一体控制器及控制柜整合为一体,实现水稻田间水位、水质、湿度及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控与阀门自动调节。通过4G通信主动上报数据至云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小程序或电脑网页实现远程控制与定时灌溉,实现“无人值守、精准调水、智能灌溉”的现代农业目标。

二、监测目标
-
实现稻田灌溉与排水阀门的自动开关控制。
-
监测田间水位、土壤湿度、气象环境数据。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
-
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按需灌溉”,保障水稻稳产高产。
三、需求分析
传统稻田灌溉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开关阀门,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供水不均、排水不及时等问题。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农场管理者希望通过自动化与物联网技术实现稻田精准控水,保障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获得适宜水分环境。为此,本方案通过部署智能电动阀门和4G远程采集终端,实现自动控制与实时监测,提升农业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监测与控制方法
系统通过安装在稻田进水口、排水口的电动阀门控制水流量,结合水位计和土壤湿度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采集箱内的智能农业云终端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设定阈值自动驱动电动阀门执行灌溉或排水操作。数据通过4G网络主动上报云端,管理人员可远程调控或手动干预,确保灌溉精准及时。
五、应用原理
系统以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通过4G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上传与指令下发。
当监测到田间水位低于设定下限时,系统自动控制电动阀门开启灌溉;
当水位超过设定上限时,系统自动开启排水阀门。
智能控制算法结合水稻生育周期、气候数据与实时土壤湿度信息,动态调整控制逻辑,实现自动化灌溉管理。
当监测到田间水位低于设定下限时,系统自动控制电动阀门开启灌溉;
当水位超过设定上限时,系统自动开启排水阀门。
智能控制算法结合水稻生育周期、气候数据与实时土壤湿度信息,动态调整控制逻辑,实现自动化灌溉管理。
六、功能特点
-
自动控制与远程操作:支持云端阀门自动开关控制,可手动切换模式。
-
多点监测与集中管理:多个阀门节点统一接入云平台,实现集中调度。
-
4G主动上报:采用工业级4G DTU通信模块,确保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
智能决策算法:结合水稻不同生长阶段,自动调节灌溉频率与时长。
-
防护等级高:设备具备IP65级防水防尘设计,适用于户外高湿环境。
-
低功耗设计:可选太阳能+锂电池混合供电,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远程监控平台:手机APP与电脑网页端同步查看阀门状态、水位数据与运行日志。
七、硬件清单
-
采集箱及配套设施:内置4G通信模块、电源转换系统、数据采集终端。
-
电动阀门及配套设施:1寸~4寸口径可选,适配DN25~DN100管道系统。
-
智能农业云终端:数据汇聚、存储、计算与上传核心模块。
-
智能手自一体控制器及配套:具备手动开关、自动控制、状态指示功能。
-
控制柜及其辅件配套设施:含断路器、接触器、继电保护、导轨电源、防雷装置。
八、硬件参数
-
电动阀门口径:DN25~DN100,可根据管径定制。
-
阀门控制方式:电动执行器+RS485通信控制。
-
电源:DC12V/24V 或 AC220V。
-
采集终端通信方式:4G全网通,支持Modbus-RTU协议。
-
环境适应性:-30℃~+70℃,防护等级IP65。
-
智能控制器响应时间:≤2秒。
-
供电系统:10W太阳能板 + 10Ah锂电池(可扩展)。
九、方案实现
-
现场部署:在稻田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电动阀门,每个控制点配置采集箱和控制终端。
-
数据采集:监测水位、湿度与气象数据,通过4G模块上报云端。
-
自动控制:系统根据阈值判断自动开关阀门,确保田间水位恒定。
-
远程管理:用户通过手机小程序查看数据、下发指令,控制器自动执行。
-
运行维护:系统支持远程诊断与参数更新,降低运维成本。
十、数据分析
云平台自动记录阀门动作、水位变化与灌溉量数据,形成趋势分析图。
-
对灌溉周期、水位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的用水规律;
-
生成灌溉效率报告,为节水农业提供决策依据。
十一、预警决策
当阀门失灵、水位超限、通信中断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自动报警并推送通知至用户手机端。可设置分级报警机制(提示、警告、严重)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防止灌溉延误或水资源浪费。
十二、方案优点
-
实现无人值守灌溉管理,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
精准控制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0%以上。
-
模块化结构,支持多区域、多通道扩展。
-
支持手机、电脑远程实时查看与控制。
-
适应多种农业场景,维护方便,稳定可靠。
十三、应用领域
本系统适用于水稻种植区、农田灌区、智慧农场、生态湿地、试验田、农技推广基地等需要智能调水与远程管理的场景。
十四、效益分析
系统投入运行后,可显著减少人工巡检次数,实现全天候监控与调节。根据统计,水稻田节水率可达25%~40%,灌溉效率提升50%以上,农作物产量提高约10%,同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为智慧农业提供可靠支撑。
十五、国标规范
-
GB/T 39166-2020 《智慧农业总体架构》
-
GB/T 24786-2009 《农业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范》
-
GB/T 50363-2006 《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
-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
HJ 212-2017 《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传输标准》
十六、参考文献
-
《现代农业智能灌溉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物联网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
-
《数字农业信息化与智能控制技术》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十七、案例分享
在江西九江某水稻示范基地,本系统覆盖灌溉面积约600亩,安装智能电动阀门12套,配置智能农业云终端6台。通过云端监测与自动控制,稻田平均节水率达37%,人工巡检成本下降70%,在丰收季节实现亩产提升9%,被评为“智慧农田数字化控制样板工程”。
上一篇:数字农村科技示范基地虫情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