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排养鱼示范基地水质管理系统
时间:2025-02-16
涉川
方案介绍
渔排养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模式,但水质变化受潮汐、温度、污染等因素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鱼类生长和养殖效益。传统的水质管理主要依赖人工检测,效率低、数据滞后,难以及时应对突发水质问题。本方案利用4G无线通信、智能传感器、云端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实时水质监测、远程数据管理、智能预警及调控,提高渔排养鱼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降低养殖风险,提升经济效益。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盐度、氨氮、浊度等关键参数,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
全天候4G远程数据传输,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水质情况。
-
智能预警系统,水质超标自动报警,减少鱼类疾病和死亡率。
-
数据存储与分析,优化养殖策略,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
-
可联动增氧设备、水循环系统,实现智能化水质管理。
需求分析
渔排养殖区域通常位于沿海或河口水域,水质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
水温波动大,影响鱼类生长,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造成应激反应。
-
溶解氧不足,高密度养殖环境容易导致缺氧,影响鱼类健康。
-
盐度变化,受降雨、潮汐影响,盐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鱼类适应能力。
-
pH值失衡,水体酸碱度的变化可能影响鱼类呼吸及代谢功能。
-
氨氮积累,鱼类排泄物和残饵易导致氨氮浓度上升,严重时可引起鱼类中毒。
监测方法
采用多参数水质传感器+4G通信模块+云端监测平台,实现远程监测与智能管理。
监测参数
|
适宜范围
|
监测作用
|
---|---|---|
水温
|
18~28°C
|
维持鱼类正常生长
|
溶解氧(DO)
|
6~8 mg/L
|
防止缺氧,提高存活率
|
pH值
|
6.8~8.5
|
维持水质稳定,防止酸碱失衡
|
盐度
|
25~35‰
|
适应海水养殖环境
|
氨氮
|
<0.02 mg/L
|
预防水质污染,减少鱼病发生
|
浊度
|
适中
|
反映水质透明度,监测悬浮颗粒
|
应用原理
-
水质传感器采集实时数据(水温、溶解氧、pH、盐度、氨氮、浊度等)。
-
4G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至云端监测平台,支持远程访问和管理。
-
智能预警系统检测到水质异常时,自动发送短信或APP通知管理人员。
-
数据存储与分析,提供水质变化趋势,优化养殖策略。
-
智能联动控制(可选):联动增氧机、水循环系统,提高水质管理效率。
功能特点
-
24小时实时监测,提供精准的水质数据。
-
4G远程数据传输,支持多终端随时查看水质状况。
-
智能报警机制,水质异常时自动通知管理人员。
-
数据可视化分析,辅助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
可扩展性强,支持对接增氧设备、水循环系统,实现智能调控。
-
低功耗设计,支持太阳能供电,适用于远离陆地的渔排养殖。
硬件清单
设备名称
|
主要参数
|
---|---|
多参数水质传感器
|
监测水温、溶解氧、pH、盐度、氨氮、浊度
|
4G数据采集终端
|
支持远程数据上传,低功耗
|
太阳能供电系统(选配)
|
适用于离岸渔排
|
云端监测平台
|
远程查看、管理、数据分析
|
智能增氧机(选配)
|
水质异常时自动开启增氧
|
方案实现
-
传感器安装:将水质传感器固定在渔排养殖水域中,确保数据采集稳定。
-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每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并通过4G网络传输至云端。
-
智能预警:当水质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自动发送报警信息。
-
数据存储与分析:用户可通过PC或手机APP查看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并调整养殖策略。
-
智能联动(选配):当溶解氧过低时,系统可自动启动增氧设备,改善水质。
数据分析与预警决策
监测参数
|
正常范围
|
预警阈值
|
应对措施
|
---|---|---|---|
水温
|
18~28°C
|
<16°C 或 >30°C
|
适当调整养殖密度,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
溶解氧
|
6~8 mg/L
|
<5 mg/L 或 >9 mg/L
|
启动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流动性
|
pH值
|
6.8~8.5
|
<6.5 或 >9.0
|
适量更换水源,使用调节剂
|
氨氮
|
<0.02 mg/L
|
>0.05 mg/L
|
加强水体循环,减少饲料残渣
|
盐度
|
25~35‰
|
<20‰ 或 >38‰
|
适量补充海水或淡水,平衡盐度
|
应用领域
-
海水渔排养殖基地(石斑鱼、鲈鱼、大黄鱼、对虾等)
-
近海网箱养殖场
-
半封闭式水产养殖基地
-
沿海水产养殖科研机构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
提高养殖存活率5%-20%,降低因水质问题造成的损失。
-
减少人工检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节约30%以上的运维费用。
-
优化增氧与投饵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上一篇:大黄鱼放养24小时水质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