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农业灌溉、温室大棚、城市绿化、智慧园林、校园绿化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古建筑建筑结构监测开裂沉降方案
    时间:2025-04-01 涉川
    1. 方案概述
    古建筑由于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自然侵蚀、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往往会出现结构开裂、沉降和倾斜等问题,这些变化不仅威胁着建筑物本身的安全,也影响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此,本方案利用高精度传感器、无线数据采集、4G无线通信及云平台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古建筑结构中裂缝宽度、沉降量、倾斜角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和远程预警。通过多点布设传感器形成监测网络,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古建筑结构的开裂和沉降趋势进行定量预测,为文物保护、结构加固及维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降低传统监测中人工巡检的频次和成本。
    2. 方案目标
    • 实时在线监测:全天候采集古建筑结构中裂缝、沉降、倾斜等数据,实现远程监控。
    • 智能预警:通过设定安全阈值及数据趋势分析,自动触发预警,及时通知维护人员。
    • 数据存储与分析:长期保存监测数据,利用云平台和AI算法对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导后续维护和加固措施。
    • 降低维护成本:减少现场人工巡检,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提高监测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监测内容与关键参数
    3.1 监测内容
    • 裂缝监测:实时监测建筑墙体、梁柱等关键部位裂缝的宽度、深度及扩展趋势。
    • 沉降监测:监测地基及建筑物整体沉降量,记录不均匀沉降及累积变化。
    • 倾斜监测:检测建筑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倾斜角度,评估结构稳定性。
    • 环境监测:采集温度、湿度、降雨量等环境数据,为结构变化分析提供参考。
    3.2 关键参数指标
    • 裂缝宽度监测精度:0.01mm以上,量程一般为0~10mm。
    • 沉降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便于判断累计沉降量。
    • 倾斜角度监测:角度测量精度约0.1°,便于检测微小倾斜变化。
    4. 关键设备与系统组成
    4.1 传感器设备
    • 裂缝传感器:采用光纤或数字裂缝计,能精确测量裂缝宽度和扩展情况,适用于古建筑墙体及梁柱部位[​
      ]。
       
    • 沉降传感器:使用高精度几何水准仪或静力水准测量仪,监控建筑地基和结构的垂直位移。
    • 倾斜传感器:利用倾角仪或全站仪进行水平位移及倾斜角度测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环境传感器:包括温湿度计、雨量计等,用于监测外部环境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4.2 数据采集与传输
    • 数据采集终端:整合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初步的边缘计算和数据过滤。
    • 4G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4G网络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
      ]。
       
    4.3 云平台与远程管理
    • 云端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存储、趋势分析、图表展示和智能预警功能,支持历史数据对比及多参数联动分析。
    • 手机APP/PC端监控系统:用户通过远程终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接收预警信息,并可远程调整监测策略和参数设定。
    5. 系统架构与工作流程
    5.1 系统架构
    1. 前端监测层
      在古建筑关键结构部位布设裂缝、沉降、倾斜及环境传感器,形成分布式监测网络。
    2. 数据采集与传输层
      利用4G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和通信模块,将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汇总、初步处理后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
    3. 云端数据管理与分析层
      在云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及智能预警,生成监测报告和趋势图,支持决策分析。
    4. 远程监控与应急响应层
      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或PC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并在必要时采取加固、疏散或维修措施。
    5.2 工作流程
    1. 数据采集:前端传感器实时采集裂缝宽度、沉降量和倾斜角度数据,同时监测环境参数。
    2. 数据传输:数据采集终端通过4G无线通信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平台。
    3. 数据分析:云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进行趋势预测和安全评估,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设安全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
    4. 预警与响应:预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短信和邮件自动发送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 远程管理:管理人员可通过APP或PC端随时查看数据、调整监测参数,记录监测日志,形成定期报告供后续加固维修决策参考。
    6. 方案优势
    • 高精度监测:多种高精度传感器联合使用,实时获取结构变化数据,数据误差低,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 智能预警: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和预警机制,及时捕捉异常变化,为建筑安全提供先行预警,降低风险。
    • 远程管理便捷:4G无线数据传输和云平台支持远程监控与管理,减少现场巡检频次和人力成本。
    • 数据驱动决策:长期监测数据的积累和趋势分析,为古建筑加固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低侵入性安装:采用无线监测和非接触式传感技术,降低对古建筑的物理干扰,符合文物保护要求。
    7. 适用场景
    • 古建筑与文物保护:适用于寺庙、古城墙、古塔、传统民居等文物建筑的长期健康监测。
    • 老旧危房安全监测:监测因地基沉降、裂缝扩展导致结构安全隐患的老旧建筑。
    • 历史遗迹保护:在不破坏建筑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遗迹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辅助修缮与保护工作。
    8. 效益分析
    • 提高安全性:实时监测与预警能显著降低因结构变形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
    • 降低运维成本:减少现场人工巡检,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降低维护费用。
    • 科学决策支持:长期数据积累和智能分析为古建筑加固和保护提供可靠依据,优化维修方案。
    • 符合文物保护要求:低侵入性、非接触式监测技术保护建筑原貌,兼顾安全监测与文物保护需求。
    9. 案例分享
    案例1:某古寺庙结构健康在线监测
    在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寺庙中,部署了沉降、倾斜和裂缝监测设备,利用4G数据采集及云平台实时监控,成功捕捉到寺庙部分墙体的局部裂缝扩展趋势,并提前发布预警,指导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进行加固措施,确保寺庙安全。
    案例2:某老建筑危房远程监测系统
    在某城市老旧危房中布设了多点沉降与裂缝监测传感器,结合远程管理平台对建筑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对数据的长期趋势分析,及时发现建筑局部沉降异常,并触发预警,协助有关部门实施结构加固方案,避免了可能的坍塌事故。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

    Copyright © 2020 www.awver.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0016989号-1